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走進河南 >> 印象河南 >> 瀏覽文章

英雄文化:民族精神的力量源泉

2013/10/21 16:45:33 點擊數: 【字體:

   河南是一片仰慕英雄、產生英雄的土地,也是熱愛英雄、造就英雄的熱土。中原兒女在歷史的長河中譜寫的英雄譜,如燦爛畫卷,光耀神州。女媧補天、夸父追日、大禹治水、愚公移山等歌頌英雄的神話傳說,都產生流傳在河南。歷史上第一次農民起義的領袖陳勝,是河南登封人。代父從軍的巾幗英雄花木蘭,是河南虞城人,其義舉令世人贊嘆不已,甚至美國人也將其英雄故事搬上銀幕,全球傳播。河南鄧州人、唐代名將張巡在抵御叛軍中,堅守睢陽,“守一城,捍天下”,被后人奉為神靈。宋代的包拯權知開封府,剛正不阿、鐵面無私、不畏權貴、懲惡揚善,成為世人景仰、萬代傳頌的“包青天”。南宋愛國將領岳飛是河南湯陰人,其“精忠報國”的壯志、“還我河山”的吶喊、“駕長車踏破賀蘭山闕”的豪情,一直激勵著中華兒女抵御外侮、報效祖國。這些英雄們,歷來都是人們尊崇、歌頌的對象。這是一種不尋常的文化現象。

英雄文化:民族精神的力量源泉

 愚公移山圖(徐悲鴻畫)

英雄文化:民族精神的力量源泉

紅旗渠英雄譜

英雄文化:民族精神的力量源泉

毛澤東手書《滿江紅》

英雄文化:民族精神的力量源泉

 陳勝吳廣起義圖

英雄文化:民族精神的力量源泉

開封天波楊府

    關于英雄文化

  英雄文化,是指以英雄崇拜功業理想為基礎,個體追求與社會使命相統一,以英雄人物為主要構成的具有進步思想傾向的文化精神。主要內容包括:英雄人物的事跡、故事、傳說、有關遺跡,時人和后代圍繞英雄人物的演義、小說、戲劇等文藝文化,以及無形的英雄精神,人民大眾的趨從、仰慕和崇尚情感等。河南是一片仰慕英雄、產生英雄的土地,也是熱愛英雄、造就英雄的熱土。中原兒女在歷史的長河中譜寫的英雄譜,如燦爛畫卷,光耀神州,形成了獨特的中原英雄文化。中原英雄文化構成中華英雄文化的主流,是民族精神的重要源泉。

  中華英雄文化的源頭

  中原英雄文化起源于原始的英雄崇拜。從神話中的英雄故事開始,在中原這塊政治、文化高地上,涌現出一批批英雄人物,演繹出一幕幕英雄活劇,形成了人們仰慕英雄、崇尚英雄、學習英雄的人文精神,成為中華英雄文化的主要源頭。

  王立(大連大學語言文學研究所所長、東北師大博士生導師):中原英雄文化的源頭,也是中國英雄文化的源頭,這可從原始宗教的英雄崇拜中追尋。一般認為,就中國的原始宗教來看,英雄崇拜主要有兩類,一類是氏族、部落或部落聯盟的首領,如炎帝、黃帝、顓頊、帝嚳、堯、舜、禹等人物,均先后被神化而受到人們廣泛的崇拜。另一類,是生產及其工具的發明創造者,如有巢氏、燧人氏、神農后稷等人物,也因此被神化而受到崇拜。從中我們不難看出,中原早期的英雄崇拜,其主要人物像黃帝、神農、堯、舜、鯀、禹等,也是華夏民族的代表人物,或曰文化英雄。

  漢末魏晉時期,是中原英雄文化的定型期,也是我國英雄文化的定型期。當時的文化重心是河南為中心的中原,以曹魏集團為核心的英雄們主要活動在河南。"英雄"一詞,方為時人經常提起。那個時代,對于人才有著強烈的呼喚,人們建功立業的理想追求格外強烈,催生著一種健康向上的人生觀,從而英雄文化才算進入了其本質意義的階段。

  北宋時期,國都建在東京汴梁(開封),是中原英雄文化的高峰期。清官包拯作為清官代表,成為元代許多公案劇的中心,也成為英雄文化的焦點人物,被胡適先生稱之為"箭垛人物"。宋代抗金英雄主要也是出在河南為中心的中原,而他們共同的特征是對于祖國無比忠誠,對社會有高度的責任心。如李綱、宗澤等人,而最有名也最為文學化的,為民間偶像崇拜化的是岳飛。岳飛的人生信條是"精忠報國",也正因為如此更為人們深深地懷念。

  中華英雄文化的又一個輝煌時期,是明清時期,主要是通過水滸、說岳兩個系列的小說戲曲作品,展示英雄世界,包括一批膾炙人口的英雄人物。而這個時期傳頌的英雄人物,主要的還是中原英雄人物,或者是在中原地區發生和流傳的。中原民間特別喜好用傳頌中原英雄的方式,來表達中原人的民族意識、民族自尊心與自信心。水滸續書和說岳戲曲及其民間傳說的層出不窮,構成這一時期中原英雄文化的獨特景觀,也是中原文化民族意識的時代體現之一。

  金榮華(臺灣中國文化大學教授):中原是中國眾多英雄神話的主要發生地和流傳地。我國最具代表性的古代神話之一"女媧補天"的傳說,源于濟源。在王屋山國家地質公園小溝背景區,遍布著大小不等的五色礫石,正好與傳說中的女媧補天煉造成的五色石相互印證。小溝背景區西側鰲背山狀似一只蟄伏的巨龜,只見龜背,不見四肢,成為女媧"斷鰲足以立四極"傳說的注腳。在小溝背景區的娃娃崖,好像無數個光腚赤背的泥娃娃在攀巖嬉戲,成為女媧甩泥造人的依據。

  安國樓(鄭州大學歷史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原英雄文化有其顯著的特點。第一,中原是中華文明起源最早的地區,因此,在早期文明階段,中原已十分盛行英雄文化。第二,中原曾長期是中國的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因此,中原英雄人物眾多,英雄文化豐富多彩。第三,歷史上的中原又是戰亂、災害多發地區,因此,特殊時期,又造就了許多最為典型的英雄人物和英雄文化。第四,中原的英雄文化內容豐富,源遠流長,因此,中原有著濃厚的崇尚英雄、謳歌英雄的大眾情感和精神傳統。

  唐金培(省社科院歷史所助理研究員):中原地區呈現出江山代有英雄出的特點。早在遠古時代,在中原這片熱土上就遺存著女媧補天的浪漫話題,散落著后羿射日的不屈箭鏃,提出了愚公移山的艱辛課題,留下了大禹治水的倔強斧跡。封建時代,在中原這片廣袤的土地上又孕育了一代又一代英雄豪杰。陳勝面對秦王朝的暴政,揭竿而起,唐代名將張巡在抵御叛軍中堅守睢陽,"守一城,捍天下",南宋愛國將領岳飛立志精忠報國,發出了"還我河山"的吶喊,抗清名將史可法堅守揚州,"城亡與亡"。近現代中原地區更是英雄迭出,同盟會會員張鐘端策劃起義,不幸被俘,凜然就義;愛國名將吉鴻昌,毀家紓難,令敵人聞風喪膽;楊靖宇的事跡更是盡人皆知,成為抗日民族英雄的代表。新四軍將領彭雪楓,屢建奇功,壯烈犧牲;紅二十五軍政委吳煥先,生前死后都是該軍不朽的軍魂。和平年代,中原大地各條戰線都不斷涌現出各種各樣的英雄,如,秉公執法、勤政愛民的女公安局長任長霞,鐵肩擔道義、舍身救學生的女教師靳偉杰,愛崗敬業、忠于職守的反扒民警竹衛東,舍己救人的農民工李學生等等,可謂群星燦爛,舉不勝舉。

  中原英雄文化的特質

  中原英雄文化中,無論是上古神話、民間傳說,還是歷史上的英雄人物,都是民族的、國家的,其影響不僅僅限于中原,而是全國范圍的。經數千年形成的文化傳統一直牢固地扎根在民族心理、民族性格之中,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民族精神的形成。

  王全營(省社科院歷史所研究員):中原英雄文化既是中華英雄文化的代表和濃縮,也代表了中華民族精神的主要方面。中原大地上的遠古英雄傳說本身就是中國英雄文化的重要淵源。不論是女媧、夸父、大禹等傳說中的英雄,不論是陳勝、張巡、岳飛等古代英雄,吉鴻昌、楊靖宇、彭雪楓等革命英雄,還是像任長霞、李學生、魏青剛、王百姓等當代英雄,都是中國英雄人物和英雄文化的杰出代表。

  在五千多年的發展中,中華民族形成了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團結統一、愛好和平、勤勞勇敢、自強不息的偉大民族精神。中原英雄文化的內涵在不同歷史時期雖然不盡相同,但具有一些共同的特征。首先,愛國家、愛人民。無論是遠古英雄傳說、封建時代的英雄文化,還是革命戰爭年代與當今和平年代的英雄文化,都強調把人民的利益和國家的利益放到首位。其次,艱苦奮斗、自強不息。縱觀古今中原英雄,他們都有著執著的信念,能夠順應時勢的變化,不向困難低頭、不向強權折腰,腳踏實地,恪盡職守,自強不息。再次,講誠信、重義氣。中原英雄都比常人更加嚴格地恪守道德規范,處處嚴格要求自己,真正做到誠實守信,舍生取義。這些特征不僅是中華英雄文化的重要特征,也是民族精神的重要內容。

  張希清(北京大學中國古代史研究中心主任、博士生導師):中原英雄文化在中華英雄文化中處于主流地位,它所崇尚的英雄人物,成為中華民族精神的化身。例如,出身河南湯陰的岳飛,在中國也是一位家喻戶曉的民族英雄。在岳飛身后的八百六十多年間,中華大地上逾越百計的州、縣為他立廟;數以千計的書籍記錄他的史跡;無以數計的人們用口碑傳頌他的故事。在偌大國度里形成了一種特有的"岳飛文化"現象,并傳承至今。尤其是抗日戰爭的爆發,廣大仁人志士以岳飛精忠報國為楷模,奔赴抗日前線,岳飛精神便成為當年眾多熱血兒女的"魂"。岳飛精忠報國的精神,展現了巨大的人格力量和中華民族不屈不撓的精神。這種精神感召了一代又一代的后來者。岳飛大孝至愛的道德情操成為后來英雄競相效仿的道德情懷,也是民族品格的杰出代表。

  王保國(鄭州大學中原文化研究中心副教授、博士):中原英雄文化所傳達的民族美好的理想、頑強的抗爭以及昂揚奮進的歷史回響,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民族精神的形成。

  首先,中原歷史文化中的英雄多產生于自然災害和民族憂患最嚴重的時候,他們身上往往擔負著民族沉重的憂患和巨大的責任,他們的品德是激發中華民族"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精神的重要因素。

  其次,中原歷史文化中的英雄多具有鮮明的厚生愛民意識,如"神農嘗百草"、黃帝"鉆燧生火,以熟葷臊,民食之無腸胃之病"等,這種意識是中華民族和中華文化"以人為本"精神的直接來源。

  再次,中原歷史文化中的英雄們在艱苦卓絕的自然或人文環境中,常常表現出頑強不屈的精神和凜然剛直的風范,對于中華民族歷盡苦難,依然不屈不撓的精神品格的形成更有直接的影響。如夸父、女媧、精衛、愚公等,表現了人類在自然面前不屈的斗爭精神和堅強意志;如堯、舜、鯀、禹、后羿等,反映了原始時代民眾領袖不辭辛勞、為民除害而又充滿智慧的英雄形象;如伏羲、黃帝、顓頊、帝嚳等,既是厚愛民生的始祖形象,又是戰爭英雄、發明創造英雄的化身。在原始時代這些英雄們的身上,集中了人類最美的品德,他們艱苦奮斗,百折不撓,熱愛勞動,忘我獻身,而這些品德正是中華民族奮發向上的精神源泉。

  韓宇宏(省社科院文學所研究員):由于相當長的歷史時期里,中原一直是中華民族文化的核心區、文化中心和文化高地,中原文化一直是中華文化的主體、主干和縮影,許多發源、初創、形成于中原的文化精神,其實也就是整個中國的。徐光春書記關于"英雄文化"闡述中所引上古神話、民間傳說的英雄人物,其實都是我們整個民族、國家的,就是真實的歷史人物如陳勝、岳飛等其影響也決不僅僅限于中原,而是全國范圍的。南宋以后的近千年間,雖然我們國家政治經濟中心轉移到了河南之外,特別是近代百多年來,西風歐雨向我們不斷涌來,我們民族文化確也發生了某種程度的變化。但是,經數千年形成的文化傳統還一直牢固地扎根在民族心理民族性格之中,在人格心理方面并沒有太大的變化,至少沒有顛覆性的改變,在精神觀念,如是非觀、善惡觀方面尤其如此。例如,人們依然尊崇、贊頌像后羿、夸父、大禹、花木蘭、陳勝、岳飛那樣的英雄人物;凡是為民解困、救人危難、見義勇為、勇于犧牲的人,都依然是人們心目中巍然矗立的英雄。

  我們的時代仍然需要英雄

  一個民族,沒有振奮的精神和高尚的品格,不可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英雄是人們昂揚精神的象征,英雄是人們美好理想的寄托。我們所處的時代雖然暗淡了刀光劍影,遠去了鼓角爭鳴,但英雄文化所倡導的英雄精神和凜然正氣等,卻是我們的民族、我們的社會所必不可少的。

  韓宇宏:一個時期以來,社會上曾興起"非英雄化"的思潮,人們認為現代社會似乎不需要英雄;還有人基于對"高大全"的反感,對"救世主"意識的逆反,把英雄與群眾截然對立,認為宣揚英雄就必然會貶抑一般民眾。這其實是從一個極端跳到了另一個極端。英雄與一般民眾有區別,他總是比別人表現出更多的正義感,更大的勇氣,更難能可貴的犧牲精神,否則還叫什么英雄!但英雄與一般民眾之間,也并沒有隔著條不可跨越的鴻溝。英雄的精神、氣質和素養是可以培養和積累的,李學生、魏青剛就是很好的例證。任何時代都可能有危難,任何時候都會有突發災難的可能,正因如此,英雄精神、犧牲精神永遠都不會過時。英雄文化是我們優秀傳統文化重要的組成部分,英雄精神是永遠值得我們學習和發揚光大的!

  任崇岳(省社科院研究員):英雄文化是一份彌足珍貴的精神財富。其思想境界可以概括為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堅忍不拔,一往無前的精神。無論是煉五色石補天的女媧、與日逐走的夸父、每天挖山不止的愚公,還是為治水三過家門而不入的夏禹,他們披荊斬棘,不畏艱難,與天地奮斗的精神,都永遠鞭策激勵著后人奮發圖強,昂揚向上,為建設我們美好的家園而自強不息。二是不畏強敵,抗擊暴政的精神。我國歷史上第一次揭竿起義的農民領袖陳勝,登高一呼,萬人景從,秦王朝在起義軍打擊下土崩瓦解,灰飛煙滅。他那"王侯將相寧有種乎"的豪言壯語,擲地有聲,令人神往。三是毀家紓難,舍生取義的精神。唐代鄧州人張巡以萬名疲敝之卒,抗擊安祿山十萬叛軍,堅守孤城睢陽(今商丘)十個月,城破,與殘存將士三十六人慷慨就義。韓愈稱贊他"就戮時顏色不亂,陽陽如平常。"這種視死如歸的氣節,是中原乃至全國人民的驕傲。四是疾惡如仇,扶正祛邪的精神。宋代包拯權知開封府時鐵面無私,執法如山,激濁揚清,不畏權貴,時人有"關節不到,有閻羅包老"之譽。他是古代清官的典范,是莘莘士子崇拜的偶像。即使在今天,他那亢直敢言、清正廉明的作風仍有現實意義。五是馳騁疆場、馬革裹尸,保家衛國的精神。南北朝時虞城人花木蘭巾幗不讓須眉,女扮男裝,代父從軍;宋代湯陰人岳飛在民族存亡的危急關頭,收復河山,矢志抗金,屢挫強敵,那一曲氣吞山河的《滿江紅》成為家弦戶誦的千古絕唱;明末祥符(今開封)人史可法死守揚州,抗擊清軍,彈盡援絕,壯烈殉國。今日重讀他們的事跡,猶使人想望其風采,催人以奮進。

  王全營:中原英雄文化的特征,決定了它對樹立社會主義榮辱觀、傳承民族精神、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等都有重要的積極作用。

  其一,弘揚中原英雄文化有助于人們正確地對待自己、他人與社會。在市場經濟浪潮的沖擊下,不少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遭到扭曲。有的人是事不關己,見死不救;有的人不論干什么事情都要講價錢;還有的人甚至喪失做人的基本道德。中原英雄人物無疑是我們做人的標桿。其二,弘揚中原英雄文化有助于傳承民族精神。經過千百年積淀的以愛國主義為核心,以艱苦奮斗、誠信重義為主要特征的中原英雄文化是中原人民乃至中華民族極其寶貴的精神財富和強大的精神支撐,不論過去、現在還是將來都是激勵中華兒女團結奮斗、積極進取的不懈動力。其三,弘揚中原英雄文化有助于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扶危濟困、厚情重義始終是中原英雄文化倡導的重要主題。這也是我們構建和諧社會所必需的優秀品質。


責任編輯:M005文章來源:河南日報(2008-06-13)
0
相關信息 沒有記錄!
著名人物 沒有記錄!
精彩展示 沒有記錄!
評論區
友情鏈接 商都網 中國網河南頻道 印象河南網 新華網河南頻道 河南豫劇網 河南省書畫網 中國越調網 中國古曲網 博雅特產網 福客網 中國戲劇網 中國土特產網 河南自駕旅游網 中華姓氏網 中國旅游網 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網 族譜錄 文化遺產網 梨園網 河洛大鼓網 剪紙皮影網 中國國家藝術網 慶陽民俗文化商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