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墜子產生于清末光緒年間,距今有將近兩百年的歷史,建國前稱“墜子書”,建國后更名為“河南墜子”。河南墜子分為東、中、北三個路系,開封以東為東路,開封以西為中路,開封以北(黃河以北)稱為北路。
北路墜子的形成,眾說不一,據《河南曲藝史》記載,濮陽縣戶部寨鶯歌柳老藝人程秀生口述,其師父程作舟生于清道光十二年,而程作舟的師傅程夢補則是嘉慶年間藝人,均是從小演唱鶯歌柳,而顧俊卿是程作舟的門徒,也是趙炎祥(黃馬褂)的師傅,而張同春是趙炎祥的門徒,這樣,“槐花門”的傳承譜系自光緒年間至今就有了清晰的脈絡。北路墜子門派和傳統譜系眾多,門派繁雜,在豫北地帶除“曾、柴、楊、張”四大門派之外,又有“槐花門”“丁四門”“花山門”“花門”等等,總之,北路河南墜子中心在濮陽。
“2012年河南墜子(北路)藝人研討會”在濮陽成功舉辦,還整理出版了 《河南墜子(北路)傳統書目曲譜集》;2014年9月13日“濮陽河南墜子名家演唱周”在河南省曲協和濮陽政府的大力支持下隆重開幕。
2015年,被列為第四批河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擴展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