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772~846)字樂天,晚年又號香山居士,河南新鄭(今鄭州新鄭)人,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中國文學史上負有盛名且影響深遠的詩人和文學家,新樂府運動的倡導者。他的詩歌題材廣泛,形式多樣,語言平易通俗,有“詩魔”和“詩王”之稱。官至翰林學士、左贊善大夫,晚年官至太子少傅,謚號“文”,世稱白傅、白文公。有《白氏長慶集》傳世,代表詩作有《長恨歌》、《賣炭翁》、《琵琶行》等。白居易故居紀念館坐落于洛陽市郊。白園(白居易墓)坐落在洛陽城南香山的琵琶峰。
李白、杜甫、白居易是中國三大詩人,人們尊杜甫為“詩圣”、“詩史”。尊李白為“詩仙”,對白居易稱“詩魔”、“詩豪”等,日本學界則稱白居易為“詩神”。
后人評說:
唐宣宗李忱:綴玉聯珠六十年,誰教冥路作詩仙?浮云不系名居易,造化無為字樂天。童子解吟《長恨》曲,胡兒能唱《琵琶》篇。文章已滿行人耳,一度思卿一愴然。
陳毅:吾讀樂天詩,曉暢有深意。一生事白描,古今誰能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