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洛陽 >> 歷史傳說 >> 傳說賞析 >> 瀏覽洛陽

杜康與酒文化

2012/4/19 14:23:10 點擊數: 【字體:

    
     杜康與酒文化


          
    引 言  

    西方的史學家說,如果埃及艷后克麗奧佩特拉的鼻子不那么高的話,恐怕世界史便會因此改寫了! 

    中國歷史的長河如果缺少了酒這種顛倒眾生的液體,五千年的文明史不但要重寫,而且無疑將會寡淡許多,東方藝術史上多少耀眼的明星也會黯然失色……  

    如此說來,釀酒鼻祖杜康可是個重量級的人物! 
   
    采訪“杜康”時正值“三夏”大忙,中原農村的景色也不同一般,終于看到了久違的藍天白云,如黛遠山,還有潺潺流水。隨風涌起的金黃色麥浪,送來陣陣麥香……聞著麥香尋酒香,或許正是采訪“杜康”的最佳時節吧! 
       
    出洛陽龍門南行,即進入伊川縣。伊川境內,伊水縱貫南北,傳說杜康就是在伊水河畔第一次造出了酒。 訪古探幽 兩個園中尋杜康  

    我在傳說中杜康造酒的伊水河畔尋覓他老人家的遺跡,多少有些失望,最終甚至連一片借以引發思古之幽情的殘磚斷瓦也沒找到! 
       
    尋訪杜康文化,伊川的杜園是一處。杜園位于伊川縣城西南,園中有黑虎、白虎兩泉,據說是杜康酒的發源地。大門上有書法家沈鵬用草書寫的“杜園”二字,進門繞過影壁墻,白虎泉就在眼前了。泉邊建有一亭,名曰“怡然”,亭中石碑上刻錄著白虎泉的歷史、杜康造酒的淵源等。碑文中說,天下名泉之所以能成名,或借山水之勝,或仰名人題詠,但像白虎泉這樣因為泉清水洌、有著長久功勞的泉水世上并不多見。傳說當年杜康踏遍千山萬水尋找水源,最終選擇了黑虎、白虎兩泉,釀成天下名酒。1969年,伊川杜康酒廠在泉邊擴建,3年后杜康酒便香溢四海。為表彰白虎泉的功勞,所以伊川人刻碑勒石,以彰其功!看罷碑文,看看白虎泉,不覺讓人心生感嘆,因為可憐的白虎泉如今已氣若游絲了! 

    但距離此處幾十米的黑虎泉仍然生命力旺盛,至今還是伊川杜康酒的水源。陪同的當地同志非常熱情,堅持讓記者嘗嘗黑虎泉水。記者嘗一口,發現與平時喝的自來水相比,果真有天壤之別! 
       
    這座1987年建起的杜園里還有溢香堂、酒圣祠等建筑。我們去的時候是正午時分,滿園鮮花競放,烈日下煞是奪目。第二天我到汝陽采訪,那里的杜康仙莊和杜園類似,都是由當地酒廠建的杜康文化主題公園。青石匾額上“杜康仙莊”4個字是書畫大師李苦禪所書。仙莊的主要建筑杜康祠為仿宋廊院式格局,高低錯落,虛實有致,“杜康祠”3字則是李可染所題。走進祠堂,迎面是一尊巨大的青銅酒爵,高足有3米,酒爵里有清水汩汩溢出,顯然是寓意杜康酒文化源遠流長。杜康祠的“獻殿”里擺放著彩塑的李白、賀之章等飲中八仙,據說他們都與杜康酒有著深厚的淵源! 
        
    杜康仙莊的內容比杜園更豐富些,投資也更大,據說是上個世紀90年代投資1000多萬元建成的,這里有杜康村、杜康河、杜康泉,甚至還有杜康墓和當年杜康造酒時“有飯不盡,委余空桑”的那棵桑樹。  
       
    據說在陜西的白水縣,也有一整套這樣的杜康遺跡。
       
    古今中外 釀酒起源說法多  

    我現在知道的關于釀酒的起源有好幾種說法,其中一種說法是夏禹時期的儀狄發明了釀酒術。戰國時編輯的史書《呂氏春秋》說:“儀狄作酒。”漢代劉向編輯的《戰國策》上說:夏朝帝王大禹的女兒讓儀狄造酒,進獻給禹,禹嘗了以后覺得好喝得不得了,就說:將來一定會有因為喝酒而亡國的人。于是禹疏遠了儀狄并命令禁止造酒。漢代的劉向顯然是在向讀者暗示桀、紂因酒喪國的歷史,而把先覺先知的本領加在了英明帝王夏禹頭上。夏禹是中國傳統意義上的先進人物,好像所有的本事和功勞安在他身上都不為過! 
         
    還有人認為釀酒始于黃帝時期。漢代成書的《黃帝內經·素問》中記載了黃帝與一個叫岐伯的人討論釀酒的情景,書中還提到一種古老的酒——醴酪,即用動物的乳汁釀成的甜酒。黃帝是中華民族的共同祖先,很多發明創造都出現在他生活的那個時期。持反對意見的人認為《黃帝內經》一書是后人托名黃帝之作,其可信度比較差。“猿猴造酒”也算一說!肚灏揞愨n》中的《粵西偶記》記載,說粵西平樂一帶,山里的猴特別多,而且都有造酒的本事,擅長采花釀酒。上山打柴的樵夫偶然闖進了它們的巢穴,發現這里的酒多不勝數,并且香美異常,于是稱其為“猿酒”。這種說法聽起來非常神秘,但我覺得也有道理。猴子把吃不完的果子偶藏一處,或者大量落果積累以致發酵成酒,這種事也說得通。如果這種說法成立,人類飲酒的歷史,就可以推到五六十萬年甚至300萬年以前, 因為那時已經有猿人了! 
         
    此外,古書中還記載有用酒捕捉猿猴的故事。人們把酒放在猿猴經常活動的地方,猴子見了酒,就爭相暢飲,據說也能像人一樣喝得酩酊大醉。當它們醒來時,就已經置身籠中了。由此來看,猿猴與酒可能真有點關系。為了尋找釀酒的起源,我翻閱了大量資料,以免漏掉某種可能的看法。在翻閱資料時,有一篇報道讓我大開眼界。這篇報道說,最近科學家發現,在茫茫宇宙中,存在著一些天體,就是由酒精所組成的。這些天體中所蘊藏著的酒精,如制成啤酒,可供人類喝幾億年。作者認為,這就說明酒是自然界的一種天然產物。人類不是發明了酒,僅僅是發現了酒。酒的最主要的成分是酒精,許多物質可以通過多種方式轉變成酒精,如葡萄糖可在微生物所分泌的酶的作用下,轉變成酒精。作者說,只要具備一定的條件,就可以將某些物質轉變成酒精。大自然完全具備產生這些條件的基礎! ∪绱苏f來,中國古人的一種帶有神話色彩的說法就應該引起足夠的重視:“天有酒星,酒之作也,其與天地并矣。”
      
    千百年來 公認酒祖是杜康  

    更多的人愿意相信杜康造酒的說法。漢代許慎的《說文解字》中記載“杜康作秫酒”,還說:少康先做掃帚,又做秫酒,少康就是杜康,死后葬在長垣。可別小看史書上這寥寥幾個字,現在竟成了中國酒文化學者們探討釀酒起源的重要線索。《左傳》中對少康有詳細的記載。歷史學家郭沫若在他主編的《中國史稿》中說,杜康就是少康,夏王相的兒子。當年夏王相被一部落首領寒浞殺害,相妻已孕,幸得逃脫,生子少康。寒浞得悉少康的消息后,又派人追捕。少康逃到現在河南省虞城縣附近的有虞氏當了“庖正”,舜的后人虞思把兩個女兒嫁給了他,又分給他方圓5公里的田地和500人。少康開始恢復父業。最終在夏王相的舊部的支持下,少康殺了寒浞,重建了夏朝。史書上說的“少康中興”,就是指的這件事! 

    杜康造酒的傳說恐怕地球人都知道。他把剩飯倒進樹洞,久而發酵,氣味芬芳。杜康由此受到啟發,發明了釀酒術。杜康在受迫害的年代里寄人籬下,司職“庖正”,是專管首領吃飯的,其職責就是努力把領導的飲食搞得豐富多彩些。發明釀酒術應該算是他鉆研業務的成果吧! 
         
    晉代江統所著的《酒誥》中說:“酒之所興,乃自上皇,或云儀狄,一曰杜康,有飯不盡,委余空桑,郁積成味,久蓄氣芳,本出于此,不由奇方。”偶然吃剩下的飯倒進樹洞里,在溫度和其他條件適宜的情況下,自然發酵,溢出從未有過的香味。古人對這種現象產生了好奇心,經過不斷琢磨實踐,從而逐漸發明了釀酒技術。我覺得這個說法比較科學! 

    據考古學家考證,釀酒早在夏朝甚至夏朝以前就存在了。夏朝距今約四千多年,目前已經出土了那個時期的釀酒器具。在遠古時代,人們可能先接觸到某些天然發酵的酒,然后加以仿制,這個過程可能需要一個相當長的時期,其中可能凝聚著許多人的智慧。杜康可能是這許多人中比較突出的一位。不過在古代,往往將某種發明完全歸功于某個人。在釀酒方面,功勞就都歸給了杜康! 

    “花看半開,酒飲微醺”,越是模糊難辨,越感覺神秘好奇。釀酒起源的問題還是留給考古學者們去慢慢研究吧!不管釀酒起源的真相究竟如何,現實的情況是,幾千年來,中國的老百姓早已實實在在地把杜康尊為釀酒的鼻祖,這種傳統文化的認同恐怕是誰也難再改變的事實。
            
    桀紂貪杯丟掉江山  

    自從杜康發明了酒,這種蘊含著無比能量的神奇液體便無孔不入,滲透進中國社會政治文化生活的一切領域。如果要評價杜康的功過是非,還真不好說。在杜園和杜康仙莊這樣的主題公園里,都設置有關于中國歷史上“酒功”、“酒過”的形象展示。先說“酒過”。杜康發明了酒,很不幸,首先就是他的子孫因此而亡了國。夏王朝最后一個君主桀,嗜酒到了瘋狂的程度。他造了一個甚至可以行船的酒池(釀酒剩下的酒糟堆積成山,有3.5公里之長),不分晝夜與愛妃末喜以及眾宮女飲酒淫樂。他們還創造了聚眾飲酒人數最多的記錄,一次性組織3000人站在池邊豪飲,以“醉而溺死者”為樂。遇上這樣的酒鬼國君,夏王朝很快就被商湯所滅! 
         
    更不可思議的是,取而代之的商王朝的最后一個國君紂王比起夏桀竟有過之而無不及。在喝酒方面,紂王也創造性地增添了新花樣,不但“流酒為池”,而且“懸肉為林,令男女裸而相逐其間,是為醉樂”。接下來的武王伐紂、商代滅亡也就順理成章了。被釘在歷史恥辱柱上的紂王其實并非一無是處,據《史記·殷本紀》記載,紂王是一個很有本事的人,“資辨捷疾,聞見甚敏;材力過人,手格猛獸”?梢姛o論頭腦還是四肢,紂王原本都很發達,是否完全因為嗜酒以致墮落到不堪的地步,我們今天已不得而知了。到了戰國時期,酒在政治軍事方面的影響就已經很大了,從“魯酒薄而邯鄲圍”的典故中就可見一斑:楚宣王會見諸侯,魯國恭公到的晚了一點,而且帶去的酒味道太淡,楚宣王很生氣。恭公說,我是周公之后,給你送酒已經是有失禮節和身份的事了,你還嫌味道不足,太過分了吧?于是不辭而歸。宣王于是聯合齊國發動了攻打魯國的戰爭。齊國一直想進攻趙國,但卻畏懼楚國插手干涉。這次因為楚國有求,齊國就不再擔心楚國來找麻煩了,于是發兵攻打趙國。趙國的邯鄲因為魯國的酒味淡不明不白地做了犧牲品。
       
    酒讓歷史生動浪漫  

    中國歷史上因酒誤國、因酒誤事的故事多不勝數。但“酒功”的例子也有不少,最典型的就是趙匡胤“杯酒釋兵權”。趙匡胤稱帝后,總感到兵權掌握在武將手里會威脅自己的皇位,于是他就請手下的高級將領們喝酒。酒至半酣時,趙吐露真言,你們掌控著軍事大權,我實在是不放心啊。不如大家交出兵權,你們如釋重負,我也不再擔憂,咱們以后就可以天天痛痛快快地喝酒啦!第二天,所有的高級將領都主動交出了兵權。憑著幾杯小酒,宋王朝避免了像其他朝代一樣因君臣猜忌而引發大規模的殺戮事件。  

    自從杜康發明了酒,它很快就流進中國古代的政治、軍事領域,成為政治、軍事斗爭中常用的手段。楚漢爭霸時的“鴻門宴”、三國時期的“青梅煮酒論英雄”,都是“酒”的杰作!  

    如果中國歷史中缺少了酒,浩繁的廿四史將枯燥許多。歷史這條長河,自從流進了酒這種神奇的液體,河水便從此奔涌得更加浪漫、更加生動。有人說,酒是歷史的興奮劑。  
       
    在汝陽杜康仙莊中一處草木蔥蘢的小山丘上,豎立著阮籍、劉伶、向秀等竹林七賢的塑像,他們或揮袖舞劍,或吟哦高歌,或郊野對弈,或醉眠長臥。講解員說,“竹林七賢”曾隱居在這里飲酒作樂。“竹林七賢”所處的那個時代,社會動蕩不安,國家長期處于分裂狀態,這些恃才傲物、不愿與當時的統治者同流合污的文人名士就只有借酒澆愁了! 

    “志氣曠達,以宇宙為狹”的魏晉名士劉伶可稱得上中國第一“酒狂”。據說劉伶經常喝醉以后赤身裸體躺在地上酣睡。有人進屋去勸他穿上衣褲上床睡,他卻說:“天地就是我的床,房間就是我的褲子,你怎么鉆進我的褲子里來啦!”他又曾坐鹿車出門,隨身帶著一壺酒,命仆人背著鋤頭跟在后邊,說:“我醉死到哪兒,就把我埋在哪兒。”  

    “杜康造酒醉劉伶”,是伊河兩岸流傳最為廣泛的傳說。一次劉伶路過杜康開的酒店,但見門口貼有一副對聯:“猛虎一杯山中醉,蛟龍兩盞海底眠”,橫批是“不醉三年不要錢”。劉伶一看,覺得又好氣又好笑,心中暗想:俺劉伶往東喝到東海,往西喝到四川,往南喝到云南,往北喝到塞外,從來沒有醉過半天,這小酒館竟敢發如此狂言,看我不把你的壇壇罐罐都喝干!他大搖大擺進了酒館,連飲3杯,結果一醉就是整3年。劉伶和杜康無論如何也不會是一個時期的人物,但幾千年來民間始終流傳著這個驢唇不對馬嘴的故事,可能是誰也不愿破壞這美好的浪漫吧。看看劉伶在《酒德頌》中的名句:“兀然而醉,豁爾而醒,靜聽不聞雷霆之聲,熟視不睹山岳之形。不覺寒暑之切肌,利欲之感情。俯觀萬物,擾擾焉如江漢之載浮萍。”這種境界真令我輩嘆為觀止!
        
    酒讓藝術熠熠生輝  

    因醉酒而獲得藝術的自由狀態,這是許多古代中國藝術家解脫束縛獲得藝術創造力的重要途徑。如果沒有了杜康,沒有了酒,輝煌的中國古代藝術史不知要暗淡多少!這恐怕才是杜康莫大的“酒功”!幾千年來,杜康被尊為酒祖,無疑是曹操的功勞。“對酒當歌,人生幾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當以慷,憂思難忘。何以解憂,惟有杜康。”魏武帝一曲激情短歌,不知引發了多少中國人的唏噓感慨!杜康從此也成了酒的代名詞! 
       
   打開中國最早的一部詩歌總集《詩經》,你就會聞見濃濃的酒香——“厭厭夜飲,不醉無歸”;“朋酒以饗,曰殺羔羊”;“既醉以酒,爾肴既將”。據說孔圣人也喝酒,王充在《論衡》里還透露了他的酒量:“文王飲酒千鐘,孔子百觚。”三國時的孔融認為,當年屈原之所以在楚國不合群,得不到提拔,就是因為不會喝酒,他在《與曹操論酒禁書》中說的“屈原不馕釃曹,取困于楚”,不知自詡“眾人皆醉我獨醒”的屈原聽到這話是什么感覺! 
        
    中國文人的代表人物李白和杜甫,都終生嗜酒。“李白一斗詩百篇,長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郭沫若先生曾煞費苦心地統計出,在李白和杜甫現存的詩作中,涉及酒的,李白占17%,杜甫占21%?上攵,假設沒有酒,李杜的詩歌一定會少了許多韻味,我們今天讀到的《李太白集》、《杜工部集》也一定會薄了許多。李白的命運讓人感嘆,最后竟因飲酒過度,醉死于宣城! 
        
    宋代大文豪蘇東坡好酒,他的詩詞文賦以及生平軼事大多都與酒有關。其實他的酒量實在不怎么樣,“終日飲酒,不過五合”。蘇東坡曾經在酒醉后立下“從今東坡室,不立杜康祠”的禁令,但他愛請朋友喝酒,看朋友暢飲對他來說是一種享受。他為此專門寫過心得體會:“見客舉杯徐飲,則胸中為之浩浩焉,落落焉,酣適之味,乃過于客。”東坡不但飲酒有情趣,釀酒也有情趣。他曾心血來潮用蜂蜜造過蜜酒,不過沒成功,因為被他邀來品嘗蜜酒的朋友“一飲三遺矢”,東坡自己也不停地往廁所跑。  

    詩人似乎天生與酒有緣,如果缺了這種特殊的添加劑,中國的詩歌肯定會減色不少。蘇軾“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引出了“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的名句;晏殊“一曲新詞酒一杯”引出了“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的絕唱;辛棄疾“醉里挑燈看劍”引出了“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后名?蓱z白發生”……  
      
    就連女詩人李清照,也經常“把酒黃昏后”,“沈醉不知歸路”直至“濃睡不消殘酒”。不但詩與酒有緣,在繪畫和書法藝術中,酒神的精靈更是活潑萬端。畫家中,鄭板橋的字畫不好求,但是求畫者如果先用美酒款待,在鄭板橋的醉意中提出要求,總能如愿以償。畫圣吳道子,作畫前必酣飲大醉方可動筆,醉后作畫,揮毫立就。“元四家”中的黃公望也是“酒不醉,不能畫”。“書圣”王羲之乘著酒興所作《蘭亭序》,“遒媚勁健,絕代所無”,而待到酒醒時“更書數十本,終不能及之”。懷素酒醉潑墨,方留其神鬼皆驚的《自敘帖》。唐代“草圣”張旭,寫字前先大醉、再狂呼亂走一通,潑墨下筆如有神助……  
         
    如今無論是在伊川的杜園還是在汝陽的杜康仙莊,都不乏文人墨客留下的詩文墨寶,李苦禪、李可染、婁師白、啟功、沈鵬等諸多書畫高手們的真跡都被刻在石碑上。我粗略地看了一遍,這些詩文都是頌揚杜康的溢美之詞。我正感嘆收集到這么多大家的墨寶是多么不容易時,同行的一位先生說,其實書法家也愿意在這些可能長久存在的地方留下痕跡,如果把書畫留到我等無名小輩手里,誰又能看得到呢。原來如此。我恍然大悟。
        
    怪味故事:兩省三縣爭杜康  

    自從幾千年前杜康在伊水河畔造酒之后,這一帶的酒香始終未散。尤其是盛唐時期,這里的釀酒作坊更是星羅棋布,多不勝數。唐朝詩人宋之問曾寫過一首詩,記錄寒食節在伊川飲酒的情形:“……伊川桃李正芳新,寒食山中酒復春。野老不知堯舜力,酣歌一曲太平人。”晉代的竹林七賢,唐代的大詩人杜甫、白居易都曾慕名而來品嘗這里的仙水佳釀。  
        
    后來,杜康酒漸漸式微。直到新中國成立以后,古老的杜康酒才重新煥發了生機。目前在全國有3家生產杜康酒的企業,分別在伊川縣、汝陽縣和陜西的白水縣。“三杜鼎立”引發的是是非非,和上個世紀80年代爭奪杜康品牌的“兩伊大戰”一度成為媒體爭相報道的焦點新聞,給幾千年的杜康文化賦予了新的內容。3個地方雖然都生產杜康酒,都打著杜康文化的大旗,可3個杜康卻又各不相同。我查找了3家杜康的相關資料,發現“伊川杜康”是夏朝人,“汝陽杜康”是周朝人,而陜西的“白水杜康”竟是漢代人!大家的觀點還都有論據,每個地方還都有遺址。伊川和汝陽毗鄰,雖然各有各的“杜康造酒處”,但畢竟這兩個“造酒處”都在伊河的支流上,而且相距不遠,這還好理解?砂姿h也有一整套的遺跡,杜康河、杜康泉、杜康墓,一個都不差,這就實在是不好解釋了。民間故事:名酒助戰殺日寇  在伊河岸邊,有一批癡迷杜康文化的研究者,伊川縣的翟智高先生就是其中的一位。聽說記者來采訪杜康文化,翟先生特意把他多年的研究成果都搬來了! 
        
    50多歲的翟先生滿頭大汗,扛著一個死沉死沉的旅行包進了記者的房間。他“撲通”一聲將大包摔在地上,喘著粗氣說:“這里全部是資料!”打開旅行包,里面是《水經注》、《說文解字》、《漢書》等一堆史書和發表的論文材料。這些書不知他翻了多少遍,有些早已是少皮沒毛了,書頁中還夾著許多注釋用的小紙條。那天晚上,在賓館柔和的床頭燈光下,翟先生那雙不大的眼睛堅定而有神。說起杜康造酒的淵源,翟先生引經據典,出口成章。翟先生說,伊川縣黃兌村有條小溪名叫杜河,就是《水經注》上所說的康水。這條河的源頭有一泉,水甘質純,大旱不枯,久澇不溢。傳說大禹治水時其人馬常在此處飲水,后人稱此泉為“上皇古泉”。這個泉就是杜康最初的造酒處。后來因為造出的酒供不應求,杜康才到白虎、黑虎泉邊造酒。建國初期,黃兌村還有杜康酒坊院,院中還有石牌坊,上面的對聯如今村里還有老人記得……  
      
    翟先生把一張伊川地圖鋪展開來,幾乎占據了整張床。他不時地戴上眼鏡,比照著《水經注》等史書上的記載,給我指點著哪是伊水,它有幾條支流,這些支流分別發源于何處,從哪兒流到哪兒,在哪兒匯入主流,杜康最有可能在哪兒造酒……我也順著他的思路苦苦求解,但最終腦子里還是一團糨糊!不是我想懶省事,也不是遵循“讀書不求甚解”的古訓,如若將這個推理過程展現出來,大多數讀者也會像我一樣“頭大”。如今已是70多歲高齡的何修路老人是伊川杜康酒廠的創始人之一,在當地被尊稱為“當代杜康”。這次采訪中未能見到這位老人,甚為遺憾,但記者還是從側面了解到一些他的事跡。何修路老人祖籍伊川縣皇得地村(即今天的黃兌村),村里的“上皇古泉”據傳就是當年杜康最初造酒的地方。何家世代釀酒為生,他從小聞著酒香長大,跟著父親夏采曲,秋蒸酒,據說12歲時就學會了釀酒的全套程序。因為何家釀造的酒工藝講究,味道醇正,又出自皇得地村,人們稱其杜康酒;实玫卮宓拇迕穸贾篮渭裔劦亩趴稻圃诳谷諔馉幹羞曾立過一功。1944年日軍占領伊川時,有酒販經常將他家釀的杜康酒賣到日軍軍營,日軍官兵很是喜愛。當地的自衛團團長、皇得地村村民郭紹緒知道后,于當年的8月25日設宴招待日軍,請他們喝杜康酒。席間,郭紹緒等突然發難,擊斃日軍110師團139連隊官兵13人。此事在當時引起了很大震動。
       
    名人故事:周恩來與杜康酒  

    1968年,何修路調到伊川縣酒廠。當時酒廠的規模還很小,只有一個白酒車間,幾十個工人。何修路看到廠里主要生產紅薯干白酒,就提議把歷史名酒杜康酒恢復起來。這可是個大膽的想法,因為生產杜康酒要用糧食,那個時代,哪來那么多糧食生產酒呢?直到他們去安徽亳州參觀了古井貢酒廠后,才下定了恢復杜康酒的決心。古井貢酒廠1958年建廠,1963年古井貢酒就成了全國八大名酒的第三名。這件事對他們刺激很大,“全國八大名酒,河南竟一個沒有!”  

    “恢復杜康酒考察研制組”成立后,何修路挑選了9名青年技術人員開始了艱難的攻關過程。他們挖掘杜康酒的傳統釀造工藝,登門拜訪釀酒專家,到各大酒廠考察學習。1971年7月,杜康酒試制成功! 。保梗罚材辏乖拢玻等眨毡臼紫嗵镏薪菢s應邀來我國訪問,9月29日,中日兩國發表聯合聲明恢復邦交。29日當晚,周恩來總理設宴招待田中。席間,熟悉中國文化的田中提到“天下美酒,惟有杜康”,在座的郭沫若先生向田中介紹了杜康酒的歷史。據說周恩來總理曾指示調查河南省各縣的縣志,要求恢復杜康酒的生產,還說要把釀好的杜康酒送給田中角榮。發生在上個世紀70年代初的這段佳話成了當代杜康文化很重要的一部分,提到杜康,就會說到田中訪華,就會說到周恩來總理與杜康酒的故事。這個故事無疑從客觀上促進了杜康酒的發展。在上個世紀70年代,與伊川縣毗鄰的汝陽縣和陜西的白水縣相繼建廠開始生產杜康酒。
         
    酒業故事:一個商標三家用  

    1981年,我國商標法頒布實施,“杜康牌”商標落戶伊川。兩年后,在有關部門的協調下,伊川縣杜康酒廠分別和汝陽、陜西白水的兩家杜康酒生產企業簽訂了“杜康牌”商標使用許可合同,形成了“一家注冊,三家使用”的“三杜鼎立”局面。20年來,3家酒廠曾經相互搶地盤,挖人才,還打過價格戰,產生過不少糾紛,也打過一些官司。如今,3家酒廠已進入相對平穩的競爭狀態。記者在伊川、汝陽兩地采訪時,已經感覺不到劍拔弩張的態勢,只是還能聞到硝煙散去后的味道。  
      
    陜西白水杜康酒廠我不了解,不敢妄加評論,但我知道,伊川杜康和汝陽杜康兩家企業在上世紀80年代至90年代,都曾經創造過輝煌的業績。伊川杜康的一個同志說:“當年杜康酒緊俏得很,縣長寫條子也只能搞到一箱。去全國各地辦事,帶上兩瓶杜康酒,管用著呢!”時至今日,兩家企業的經營狀況都不比從前了。許多業內人士分析,“三杜鼎立”消耗了企業太多的元氣。有關專家認為,商標具有獨有性,應該是獨家使用的,“一家注冊,三家使用”違反市場規律。企業不能快速發展,除了體制、管理方面的原因外,這是重要因素。伊川杜康酒廠經歷了“三九集團兼并風波”之后,去年在老廠的基礎上組建了新的杜康酒業有限公司,力圖脫胎換骨,輕裝上陣! 
       
    杜康是酒的代名詞,在品牌內涵上無與倫比。但酒文化只能賦予企業靈魂,并不能賦予它旺盛的生命力,杜康要想再度崛起,制勝于市場,眼光恐怕不能只盯在商標、品牌上。未來的杜康文化如何演繹,我們走著瞧!(原標題:杜康與酒)
  



來源:河南日報   2004-11-15 
責任編輯:佚名文章來源:本站原創
0
著名人物 沒有記錄!
精彩展示 沒有記錄!
評論區
友情鏈接 商都網 中國網河南頻道 印象河南網 新華網河南頻道 河南網 河洛大鼓網 河南豫劇網 河南省書畫網 中國越調網 中國古曲網 博雅特產網 ?途W 中國戲劇網 中國土特產網 河南自駕旅游網 中華姓氏網 河南農家樂網 中國旅游網 吳氏網 秦氏網 中華舒氏網 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網 族譜錄 ?兔袼拙W 文化遺產網 秦腔戲曲網 中國晉劇藝術網 揚州揚劇網 梨園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