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館是弘揚先進文化、傳遞正能量、給社會公眾提供精神產品的重要文化陣地。意識形態領域的陣地馬克思主義不去占領,非馬克思主義反馬克思主義的東西必然去占領。因此,作為傳承文明和咨政育人的博物館,不僅要在學習貫徹中共中央辦公廳《關于培育和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意見》方面走在全社會的前列,而且要在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統領博物館建設方面卓有成效。
一、在博物館的長遠建設上,堅持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來引領
博物館是什么、為誰建、怎么建、建到什么程度?不僅關系到博物館舉什么旗、走什么路、朝什么方向發展,而且關系到博物館在經濟社會發展過程中的地位與作用。因此,要從根本上、全局上解決這一重大戰略問題,我們必須始終堅持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來引領博物館的長遠建設。
一是博物館建設要始終堅持為鞏固黨的執政地位和夯實黨的執政基礎服務的方向。我們就是要用雅俗共賞、喜聞樂見的陳列展覽、學術研究、社會教育活動來把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和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創新理論成果“寓教于樂”、“春風化雨”、“潤物勸無聲”地解讀好,闡釋好,傳播好,讓社會公眾明辯大是大非,分清美與丑、善與惡,做到旗幟鮮明、立場堅定、態度堅決、行動自覺;自覺愛黨愛國愛人民,真切感受到中國共產黨好、社會主義好、各民族大團結好、改革開放好。從而空洞乏味的“呆板式”、“翻版式”、“灌輸式”教育方式中解放出來,讓我們的理論教育、理論宣傳、理論研究、理論武裝、科學教育、美育法教育更加生動、形象、具體,達到落地生根、開花結果。
二是博物館建設要始終堅持為社會主義服務的方向。方向事關博物館建設的目標定位和興衰。因此,博物館堅持為社會主義服務的方向必須毫不動搖。在堅持社會主義服務的方向上,博物館的章程、法人治理結構、管理模式、機構設置、職能定位、工作謀劃、工作部署、工作考核等要凸顯為社會主義服務的方向性,這是中國博物館區別于其他國家博物館的鮮明標志。因為我們的博物館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生力軍,是為全社會主提供公共文化服務的重要平臺,是展示中化文明和中華文化的生動載體。此,博物館堅持為社會主義服務的方向必須伴隨博物館建設的全過程。
三是博物館建設要始終堅持為人民服務的方向。毛澤東同志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曾經明確指出,文化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博物館是利用館藏文物進行文化科學研究、為社會公眾提供德育美教育的公共文化服務機構,其職能本身就是為廣大人民提供文化精神產品和服務的,因此,陳列展覽、社會教育等工作一定要彰顯為人民服務的目的性、彰顯民族的、學習文化性。
四是博物館建設要始終堅持走內涵式發展方向。內涵式發展是相對應外延或發展而存在的一種發展方式,外延式發展注重數量規模,內涵式發展注重質量效益。博物館走內涵式發展就是要走出一條投入較少、管理科學、核心競爭力強、效益較高的發展路子。在發展理念上,要堅持低碳、環保、可持續;在發展目標上,要堅持世界影響、中國氣派、民族風格、地域特色;在發展規模上,堅持集約化、數字化、國際化、現代化;在發展動力上,堅持績效考核和科技創新;在發展力量上,堅持打造管理、研究、經營、后勤四支高素質的隊伍;在發展保障上,堅持體制機制創新。總之,通過內涵發展促進內核發展,產生“核裂變”效應,用盡用活博物館公共服務區域,不斷提高博物館現代公共文化服務能力。
二、在博物館的業務建設上,堅持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來助推
博物館的社會教育和文化傳播功能主要通過文物征集、文物保護、文物研究、區域文化研究、陳列展覽、社會教育等工作來體現的。
一是文物保護方面,要體現傳承性和“原創性”。就是要利用一定的人力、物力、財力,最大限度地向民間和社會征集反映特定歷史、具有特定人物、特定事件文化價值、藝術價值、社會價值、歷史價值的珍貴文物,對文物的保護,要堅持按類別、質地、年代和屬性進行數字化、科技化保護、管理與使用,對損害的文物,要堅持修舊如舊、留下記憶、還原本來、面向未來和對歷史負責的原則。
二是在學術研究方面,要堅持以應用性研究為主,基礎性研究為輔的原則。立足博物館現有文物和當地區域文化進行有特色、有價值、有深度地研究,通過研究,展示歷史本來面目,文物的本來面貌,從而把文物背后的故事講出來,現代和歷史的社會價值與作用彰顯出來,從而為促進當地經濟社會發展提供必要的服務。
三是在陳列展覽方面,要體現精品性。就是在陳列展覽的主題確立、內容確立、形式選定、材料選定、手段展示、展覽推銷方面既要量身定做,又要因地制宜;既要體現區域性,又要體現特色性;既要體現中國氣派,又要體現國際形象。總之,對于一個精品展覽,要從展覽文本設計、內容設計、形式設計、手段表現和現場展示、特色講解、系列研究方面超前謀劃、精心策劃、市場細化、運作量化,方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是在社會教育方面,要體現品牌性。品牌就是特色、特色就是生命。社會教育要針對不同對象、不同時節、不同環境,不同形勢和任務需要量身打造少兒品牌、青年品牌、中年品牌、老年品牌、社區品牌、學校品牌、軍營品牌、企業品牌、旅游品牌、文化系列品牌。通過品牌打造,構建政府主導、博物館主抓、學校、社區、媒體廣泛參與“五位一體”的大社教格局,從而彰顯博物館的輻射力和影響力。
三、在博物館人才隊伍建設上,要堅持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來鑄就
人才建設與建設是博物館建設最具有核心競爭力的重要工作,誰抓住了人才,誰就贏得了博物館長遠建設的未來和希望。
一是努力鑄就一支“精本職、通相關、懂鄰近”的文博專業人才隊伍。據有關資料統計,目前全國文博單位從業人員中擁有高級職稱的僅占5.7%,中級職稱的僅占14%,其總量是嚴重不足的。文博專業人才隊伍應該由大量的高學歷和高職稱人員組成,主要從事文物的收集、保護、修復、鑒定、利用和科學研究。打造這支隊伍的目標是:德藝雙馨、博學多才、成果豐碩,成為文博界的知名專家學者和博物館內涵式發展的“專家庫”。說到底,就是要培養一批懂文物的征集行家、鑒定專家、修復大師、學術權威和領軍人物。
二是努力鑄就一支“政治強、業務精、會協調、善管理”的文博管理人才隊伍。打造這支隊伍的目標是:成為博物館和諧發展“參謀團”。說到底,這支隊伍不但要成為辦文、辦會、辦事的高手,而且要成為科學管理、組織建設、人才培養、安全保衛和組織協調的行家。具體地講,在辦文方面,要成為打造精品的行家,所寫的文稿必須達到“五有”:即言之有謀不短視、言之有物不空洞、言之有理不膚淺、言之有情不呆板、言之有序不雜亂。在辦會方面,要成為打造品牌的行家,所辦的會議有規格、有質量、有影響、有借鑒價值、有推廣經驗。在辦事方面,要成為鑄就形象的行家,所辦的事精明、精到、精準、精深、精細,能最大限度地展示博物館形象和水平。在進行博物館等級考核評估方面,能夠從藏品體系、陳列體系、研究體系、社教體系、服務體系、管理體系、經營開發體系等方面統籌兼顧、協調到位。在黨的建設方面,能夠為博物館的業務建設提供強大的理論指導、人才支撐、文化動力、輿論支持、和諧氛圍。在安全保衛方面,能做到讓博物館萬無一失,平安無事。
三是努力鑄就一支“作風實、善節儉、會當家的”文博后勤人才隊伍。培養造就這支隊伍的目標是:成為博物館持續發展的“紅管家”。在經費預算籌措方面,要堅持超前思考,未雨綢繆,統籌兼顧;在經費保障方面,要堅持“發展第一、研究至上、教育為本、服務觀眾”的原則,力爭把有限的經費向重大項目和學術研究傾斜;在經費監管方面,要嚴格按財經紀律辦事,一視同仁,嚴管細摳,杜絕浪費;在物資采購方面,要堅持公開透明,嚴禁“暗箱操作”,大宗物資采購堅持館班子集體研究,嚴格按招標制度辦;在物資管理方面,要嚴格出入庫登記制度、兩把鎖制度、盤點清理制度,嚴禁虛報冒領;在基建工程建設方面,要嚴格招投標程序、項目代建、項目監理制度,嚴格驗收、嚴把質量關,杜絕“豆腐渣”工程;在綠化美化方面,要嚴格護照“園林式”、“花園式”先進單位的要求,搞好博物館的內外環境打造和美化亮化工程;在提升職工福利待遇方面,要加大博物館的經營開發和創收力度,增強博物館自身的造血功能,力所能及地提高職工福利待遇,努力為博物館創造一個拴心留人的創業環境。
四是努力鑄就一支“懂市場、會經營、善開發”的文博經營人才隊伍。培養造就這支隊伍的目標是:當成為博物館科學發展的“助推器”。具體地講,這支隊伍要根據博物館的自身定位、地域特色、自身優勢、地位作用等,策劃設計出體現博物館品牌實力的文化系列產品,這個產品設計既要典雅大方,又要價廉物美;既要新穎別致,又要便于攜帶。同時,還要善于協調引進和推廣各種展覽,為推動博物館的產業開發提供資金積累和經驗推廣。
雷學剛(作者系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辦公室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