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中央電視臺《國寶檔案》欄目組走進醫圣祠采風,拍攝醫圣祠珍藏國寶,講述國寶的傳奇。
據張仲景博物館館長劉海燕介紹,本次《國寶檔案》欄目圍繞仲景文化來拍攝,選中的這三件文物分別是國家一級文物東漢針灸陶人、國家二級文物晉“咸和五年”醫圣張仲景墓碑和白云閣藏本木刻版《傷寒雜病論》。
東漢針灸陶人身高24厘米,胸寬7厘米,比宋代針灸學家王唯一主持設計的針灸銅人要早將近一千年。針灸陶人系東漢針灸陶人,是國家一級文物,陶人為女體,造型質樸,渾身遍布排列成行的針灸穴。
晉“咸和五年”醫圣張仲景墓碑立于公元330年,距醫圣卒年只有111年,碑文雄偉瀟灑,線條流暢細膩,具有極高的學術價值、歷史價值和藝術價值。
白云閣藏本木刻版《傷寒雜病論》,為張仲景第46代孫張紹神所珍藏,幾經輾轉,才得以保存。這件文物具有文物價值、文化價值和文獻價值,既是孤本也是絕本。
據了解,《國寶檔案》節目時長為15分鐘,每期節目除了文物本身,還會涉及國寶問世前后的歷史背景、傳承經過以及流傳的故事和相關人物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