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相關信息 >> 名人名家 >> 瀏覽相關信息

宋徽宗:藝術天才錯生帝王家 兄終弟及繼承皇位(2)

2013/8/29 11:56:27 點擊數: 【字體:



    趙佶將畫家地位提到歷史最高

宋徽宗趙佶生于北宋元豐五年(1082),史載其出生時,父親宋神宗夢見南唐后主李煜前來謁見,后世人也認為,徽宗趙佶身上有太多“千古詞帝”李煜的影子。趙佶一生精于書畫,力主推動官方畫院的形成與發展,在中國藝術史上功不可沒,卻實在不是塊當皇帝的料。

北宋元符三年(1100),宋哲宗病死,無子,其弟端王趙佶在太后力主下繼承大統,宰相章惇曾反對說:“端王輕佻,不可君天下。”果如所言,宋徽宗繼位后幾乎把所有精力都放在鉆研書畫上。

宋徽宗在位期間,提倡柔媚的畫風,擅長畫竹、翎毛,偶作山水,所畫花卉能夠畫出不同季節下的特定情態,其藝術成就以花鳥畫為最高,他畫鳥雀,常用生漆點睛,小豆般的凸出在紙絹之上,十分生動,工筆山水《芙蓉錦雞圖》先后被明清兩代的多位帝王收藏。他繪畫常取鶴作題材,如《瑞鶴圖》、《藥莊縱鶴圖》等。徽宗把花鳥畫看作是天地之精髓,有著“粉飾太平,文明天下”的作用,并將其花鳥作品收錄成冊,名為《宣和睿覽》。

宋徽宗一生作品極多,僅在《宣和睿覽》中入冊的便有千冊,共有一萬五千余幅,再加上其它記載,總數十分驚人,這相當于幾十位畫家一生的作品。事實是他的很多作品都是宣和畫院的一干畫家們代筆的,僅在當朝,徽宗作品已經是真假難辨了。

宋徽宗在位時專門成立了皇家書畫院和琴棋院。書畫院文人一般分為士流和雜流,每年按照考核成績晉升,一些杰出的青年文人,甚至可以著六品以上官員才可穿著的緋紫和佩魚。趙佶將畫家地位提到中國歷史上的最高位置。

他將繪畫作為科舉考試項目,每年以詩詞做題目,其中膾炙人口的題目有“山中藏古寺”、“踏花歸去馬蹄香”等。獲得“山中藏古寺”第一名的繪畫作品沒有畫任何廟宇樓閣,只有一個和尚在山溪挑水;而得“踏花歸去馬蹄香”第一名的畫作也只畫了蝴蝶飛繞馬蹄間。徽宗的審美趣味超凡脫俗不可小窺。

徽宗20多歲獨創“瘦金體”

徽宗時,北宋官方書畫的收藏已經達到頂峰,出現了“秘府所藏充初填溢,百倍先朝”的空前盛況,皇帝主持編纂了《宣和書譜》與《宣和畫譜》,以收錄名家作品。趙孟頫曾言:“得古人真跡數行,便可名世!取乎法上,方可超凡入圣。”作為天子,宋徽宗坐擁天下最珍貴的書畫名跡,但并不止于收藏家。中國通史評價他為四大書家之外,最具成就的書法家,其書法功底不亞于盛唐時期的草書書圣張旭與懷素。

徽宗趙佶早年學薛稷、黃庭堅,參以褚遂良諸家,常邀米芾探討書法精髓,本人則以瘦金體和草書見長,而瘦金體是他將前人經驗融會貫通,獨創而成。瘦金書的意思是美其書為金,取富貴義,也以挺勁自詡,其特點是瘦直挺拔,橫畫收筆帶鉤,豎劃收筆帶點,撇如匕首,捺如切刀,豎鉤細長。趙孟頫即云:“所謂瘦金體,天骨遒美,逸趣藹然,細玩之,信不在李重光(李煜)下,誠足珍矣!”

宋以前鮮有將書法與繪畫相結合,北宋前期的一些畫家,如郭熙、李公麟、趙令攘等人的畫作中,有些可見署名或者年月。最早主張在繪畫作品中題字的,當推主張“詩中有畫,畫中有詩”的蘇軾,但真正意義上將書與畫結合的還是宋徽宗。瘦金體書寫大字容易顯得空洞,而書寫小字時則顯得靈巧秀氣,趙佶將瘦金體廣泛應用于題跋等,興致來時多即興揮灑,尤其是在工筆花鳥中。

在北宋的錢幣中,藝術價值最高的莫過于宋徽宗“瘦金體”御書的“崇寧通寶”、“大觀通寶”。后世的一些刊物名稱或名勝古跡的介紹說明等,也慣用瘦金體,如臺灣《故宮季刊》的刊頭題字。我們今天的仿宋體也是通過對瘦金體改造演變而來。

雖然瘦金體書法有極高的成就,但是歷代以來卻得不到重視。一來因為徽宗昏君的身份,二來其字體過于薄利,有悖傳統的溫柔敦厚之美,導致如今真正的瘦金體繼承者寥寥。難得的是,金章宗完顏璟竟是宋徽宗瘦金體的超級粉絲,完顏璟的母親是徽宗的一個女兒,算起來,趙佶還是完顏璟的外公。《癸辛雜識》中記載:章宗的書畫作品“悉效宣和”,“金國之典章文物,惟明昌(金章宗年號)為盛。”金王朝以武力征服大宋,徽宗卻以書法影響了其后世的帝王。

宋徽宗傳世的瘦金體書法有《欲借風霜二詩帖》、《夏日詩帖》、《歐陽詢張翰帖跋》等,而可考成書時間最早,保存最完整的,要數趙佶作于崇寧三年(1104)的瘦金體《千字文》,這一年,宋徽宗只有23歲,而這時期已經是其瘦金體書法的成熟時期了。這幅瘦金體《千字文》是趙佶賜予宦官童貫,以獎勵其戰功的書法作品。

責任編輯:C009文章來源:人民網-文史參考 2013年04月02日
0
相關信息 沒有記錄!
著名人物 沒有記錄!
精彩展示 沒有記錄!
評論區
友情鏈接 商都網 中國網河南頻道 印象河南網 新華網河南頻道 河南網 河洛大鼓網 河南豫劇網 河南省書畫網 中國越調網 中國古曲網 博雅特產網 福客網 中國戲劇網 中國土特產網 河南自駕旅游網 中華姓氏網 河南農家樂網 中國旅游網 吳氏網 秦氏網 中華舒氏網 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網 族譜錄 福客民俗網 文化遺產網 秦腔戲曲網 中國晉劇藝術網 揚州揚劇網 梨園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