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只有四五個小時的休息時間,脊背上經常貼滿了止疼膏藥,家中只有一臺大屏的電視機看上去像一件“家具”,但張喜鳳憔悴的臉上始終掛著笑意,“有愛,才會有幸福”,這句常掛在她嘴邊的話,也是她為人處世的理念。
近些年,她除了直接撫養3個棄兒外,還幫助下崗職工近200人,農村特困戶136戶,累計捐款近百萬元。
家住泌陽縣付莊鄉老廖莊的廖氏三兄妹,14年前父母患病去世后,靠政府和鄉鄰接濟生活。張喜鳳在得知他們的遭遇后,逢年過節都會把這三兄妹接到自己家里,給他們買新衣服,做好吃的,讓他們感受家庭的溫暖。2006年前后,三兄妹先后考上了大學,而此前此后,張喜鳳資助他們已有4萬多元。
汶川地震、玉樹地震,張喜鳳都是整車整車捐獻大米和物品。“在汶川地震時,我們縣的出租車司機也讓我感動了一回呢。”張喜鳳說,那一天,她把5噸大米和2000枚咸鴨蛋往省紅十字會送時,縣城的百多輛出租車聞訊趕來,鳴笛開道,為她送行。
2008年,張喜鳳榮登“中國好人榜”,榮獲“助人為樂好人”,受到中央文明辦的表彰,隨后,她又先后獲得“河南省優秀母親”、“河南省道德模范提名獎”等榮譽稱號。“有愛,才會有幸福。”張喜鳳說:“盡管有些人覺得我有些傻,但我一直覺得,無論是幫助別人還是做生意,只要有愛,就會在愛中體味到幸福。” □文\圖本報記者劉向東本報通訊員王有震【原標題:好人張喜鳳的傻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