淇河生態區總體規劃日前通過了專家評審組評審。按照規劃,鶴壁市將打造一個面積約35平方公里,總體框架為“一帶、兩軸、六區”的淇河生態區。圖為淇河生態區濕地公園內的越冬鶴。(淇河晨報記者 趙永強 攝)
近年,市委、市政府站在全市戰略發展的高度,決定規劃建設鶴壁市淇河生態區。為此還專門成立了淇河生態區規劃建設辦公室,并委托重慶大學城市規劃研究院對淇河生態區進行詳細規劃。
日前,鶴壁市淇河生態區總體規劃通過了專家評審組的評審,按照該規劃,鶴壁市將打造一個面積約37平方公里,以“一帶、兩軸、六區”為總體框架,以生態旅游、觀光度假為主,融合會議、休閑、文化、服務、濕地和野生動植物保護、科普教育為一體的生態區。它將成為鶴壁市構建新型城市骨架的重要組成部分,為鶴壁市城市發展提供良好的城市支撐。
在此,本報記者為您解讀該規劃,帶您提前觀賞一下淇河生態區的美景。
十年內打造以旅游觀光為主的多功能生態區
★規劃范圍與期限
淇河生態區規劃范圍東至大白線,西到天然太極圖景區,南到淇縣禮河寨,北至淇濱區冷泉村,包括淇濱區金山辦事處龐村、下龐村、蔡莊、許溝村、山后村、冷泉村,淇濱區上峪鄉后溝村、鹿廠村、南山村,金山工業集聚區楊小屯村、后小屯村、扈堂村,淇縣廟口鎮王洞村、馬圪垱村等行政村,規劃范圍約37平方公里。
該規劃期限為2010年~2020年,其中2010年~2015年為近期規劃,2016年~2020年為遠期規劃。
★設計定位與目標
淇河生態區是以生態旅游、觀光度假為主,融合會議、休閑、文化、服務、濕地和野生動植物保護、科普教育為一體的生態區,是以發展生態旅游業、生態農業、生態服務業、生態文化產業為主體的產業集聚區。
目標為努力將淇河生態區打造成國家級生態示范區,將淇河濕地打造成國家級濕地公園。將淇河生態區規劃建設成中原經濟區重要的生態會議休閑度假基地之一,中原經濟協作區重要的休閑養生度假目的地及中高檔會議、會晤服務區,鶴壁市域重要的生態功能區,鶴壁城鎮建設區新老區有機結合帶,全國易學論壇基地,全國經濟循環論壇基地。
★總體規劃與布局
一帶:淇河生態環境保護帶,是整個淇河生態區的靈魂。
兩軸:快速通道和省道221線通過綠化隔離廊道形成的生態軸線。
六區:規劃形成的生態小鎮、生態農林牧業區、天然太極圖景區、淇河生態濕地保護區、生態會議度假休閑區、生態養生療養區等六大生態區域。
生態小鎮:位于規劃區域東南側,省道221線以西,冷龐線以東。生態小鎮是淇河生態區內人口聚集的主要區域,是淇河生態區推動城市化發展的主要區域,主要發展休閑娛樂服務等第三產業。該區域是淇河生態區的活力所在。
生態農林牧業區:位于淇河生態區中北部,包括金山寺景區、冷泉村、后溝村、鹿廠村、許溝村等。生態農林牧業區主要發展生態化農林牧業,包括林業及林下經濟、果蔬種植業、花卉苗木業、畜牧養殖業,以及與之相關的旅游業。該區域是淇河生態區的動力所在。
天然太極圖景區:位于淇河生態區西北。天然太極圖景區依托現在的3A級景區,通過提檔升級,努力創建4A級景區。適當發展以養生為主要內容的餐飲、住宿、醫療等產業。該區域是淇河生態區的幽秘所在。
淇河生態濕地保護區:大致范圍為許溝泉至淇濱水廠取水口下游約1公里處的淇河兩岸。該區域努力恢復淇河兩岸生態植被,保護淇河水質,并在下龐村南部增加淇河濕地涵養區。該區域可適當發展旅游觀光業,通過對淇河兩岸植被、淇河濕地、水生動植物、水禽等的保護和恢復,展現淇河優美的自然風光。該區域是淇河生態區的靈魂所在。
生態會議度假休閑區:位于金山寺以南,淇河岸線以東,快速通道以北。該區域是城鎮片區與生態區的過渡區域,主要發展生態會議會晤、休閑度假、生態體育、科普觀光等。該區域是淇河生態區的魅力所在。
生態養生療養區:位于淇河生態區南部,淇河U型流過形成半島區域,該區域在保護好基本農田的基礎上,發展生態療養項目。該區域是淇河生態區的寧靜所在。
打造便利交通網、完善基礎設施
主次道路規劃:淇河生態區內主要交通干道分為“一橫一縱”,依托省道221線、省道222線、快速通道形成生態區對外交通體系。次干路在原來道路的基礎上適度改造拓寬或取直加固路肩路基,交通危險地段采取相應的措施進行加固、改造,并統一為水泥路面,旅游巴士和自行車共用。淇河生態區內線路網密度達到3公里/平方公里~4公里/平方公里,覆蓋全部主次干路。
公共站場規劃:公共汽車按800人~1000人一輛的標準設計,設置公交車首末站一處,公交車首末站位于生態小鎮內,占地面積為1500平方米。
停車場地規劃:淇河生態區各功能分區按居住人口人均0.8㎡~1.0㎡設置社會公共停車場,居民機動車和非機動車停放充分利用居住地不規則的空地。各功能區均應配建汽車停車場以及自行車停車場地。規劃區所有停車場均采用嵌草磚的形式。
廣場規劃:龐村生態鎮規劃廣場5處,其中入口形象廣場1處,文化娛樂性質的廣場3處,布置在商業區交通集散型廣場1處。其余生態社區各規劃生活性廣場1處。
加油站規劃:對S221線沿線加油站予以保留,生態區內不新增加油站。
其他道路設施規劃:自行車道(旅游專用風景道):各環山道路及沿淇道路規劃為慢速路,自行車與旅游巴士共用,如有條件,稍加拓寬,盡可能設置行道樹,可選擇高大落葉喬木,如銀杏、女貞等。
木棧道:在陡坡、水岸邊設步行木棧道,木棧道與溪流間的空間將精心選擇配置綠化植物,視線走廊若隱若現,形成如畫般的風景,游人步移景換,可邊走邊欣賞。木棧道寬1.5米~2.5米,保持平整防滑,沿水一側的木棧道設防護欄。
登山道:太極圖風景區域內建設登山道,在建設中將注意平緩和坡度相結合,景點美化和登山道兩側綠化相結合,使游客既能登山觀景,又可體驗到攀登的艱難、刺激和樂趣。
旅游觀光業將成淇河生態區亮點
生態旅游和觀光度假是淇河生態區的兩個主要功能。該規劃中將生態區旅游總體布局結構設計為“一軸、四片區”。
“一軸”是指淇河生態景觀旅游主軸線。“四片區”是指天然太極圖旅游片區、金山嘉佑禪寺旅游片區、淇河生態建設旅游片區、太行山入口旅游片區。
同時該規劃依據各個景點的特征劃分了各片區的主次景點。天然太極圖旅游片區的主景點為天然太極圖景觀,次景點為幽靈屋居、思悟涯、頤養店、農具及農作物博物館、道家文化展示館、生態島、鎮魂塔、千佛洞;金山嘉佑禪寺旅游片區主景點為金山嘉佑禪寺,次景點為生態植物園、生態農業觀光園、桃園木屋、生態經濟園區、森林公園;淇河生態建設旅游片區主景點為地質公園、生態小鎮,次景點為高端商務會議度假區、濕地物種科普園、寒坡洞;生態區入口旅游片區主景點為濕地景觀公園,次景點為羅貫中隱居地、鶴園、水生生物觀測館。
根據各景點的特征及分布,該規劃設計了“生態宗教觀光游”、“淇河濕地自然觀光游”、“人文科考自助游”等旅游線路。
為方便游客旅游觀光,規劃區將建設三處游客中心,為游客提供信息、咨詢、游程安排、講解、教育、休息等服務。這三處游客中心分別是位于金山大道與冷龐線交會處的生態會議度假休閑功能區游客中心,天然太極圖風景區北大門南山村處的天然太極圖風景區游客中心,鹿廠生態社區內的鄉村體驗景區游客中心。
淇河生態區還規劃建設有主題商業街區(含游憩商業區)、旅游商店、流動購物店三個層次的旅游購物設施體系。其中在生態小鎮內設主題商業街區和高檔購物場所,主要設施包括酒吧、茶吧、小型演藝吧、特色購物商店等;在每個游客中心建設旅游商店一處;各景區在游客集中活動場所設置流動購物點,數量不限。
生態社區內將建土菜館和風味菜館,鼓勵農戶經營農家樂,在菜品上突出農家菜特色,并完善其他餐飲設施,在各景點設立餐飲服務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