濕地與森林、海洋一起并稱為全球三大生態系統,具有涵養水源、凈化水質、蓄洪防旱、調節氣候和維護生物多樣性等重要生態功能,是地球表面最具生命力和生態服務功能的生態系統,被譽為“生物超市”、“地球之腎”和“地球過濾器”等。鶴壁市區至天然太極圖之間淇河萬畝濕地已經形成,成為市民休閑游賞放松身心的好去處、學習了解濕地知識的大課堂。
淇河濕地屬于典型的河流濕地。水生和陸生生物種類繁多,生物群落多樣,已經形成穩定的濕地生態系統。其中濕地景觀最為優美的地段有:金沙灘至劉莊壩段的蘆葦、蘆竹景觀;狐仙廟至寒坡洞段的楊柳依依、白鷺群飛景觀;黑山至許溝段的水體如鏡、蒲草如簀景觀;楊晉莊至禮河屯段的夏季涓涓清泉匯流和水蓼、澤瀉競相爭艷景觀;許溝至胡咀河段的秋冬溫泉水霧裊裊、夏秋火炬紅葉流丹景觀等。
淇河濕地具有五大特色。一是濕地面積較大。在107國道至天然太極圖河段,長16400米、寬500米,構成了面積達1.23萬畝的淇河濕地。據考查了解,如此大面積的河流濕地在豫北地區是絕無僅有的。二是水位較為穩定。該河段除上游來水外,區間有許溝溫泉常年補給,夏季雨后較長時間內,兩岸有多處清泉涌出,呈現涓涓細流匯淇河景象。尤以淇河南岸、西岸淇縣楊晉莊至禮河屯段最為明顯。同時,該河段有太極圖壩、許溝堰、辛村壩、劉莊壩、5號壩等多條攔水調蓄壩堰,大大延長了河水在河道中的滯留時間,彌補了淇河水量季節性變化大的不足。除干旱年份個別河段水量較少外,淇河水體面積常年較為穩定,夏季汛期的淺水沼澤區域范圍更大。三是濕地水質良好。河段既有上游二類水質以上的來水,又有優質的泉水補給,水質基礎較好。更為重要的是,通過近年來全市上下堅持不懈的污染治理,消除了工礦企業污染;完善的濕地植物生態系統發揮了強大的過濾作用,使淇河得以常年保持二類以上水質。目前,水質指示性植物微齒眼子菜、苔蘚、復羽蕨等和指示性水生動物水黽等在淇河濕地中大量出現,人工栽植的水質指示性植物雪白睡蓮生長狀況極佳。原水利部水資源司司長吳季松2014年6月份考查鶴壁淇河后激動地說:“像淇河這樣穿越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600人地區的河流,能保持這樣好的水質,在我國北方非常少見,說淇河是華北地區唯一無污染的河流當之無愧。”四是生物種類眾多。淇河濕地是生物多樣性的天然寶庫,有濕地植物近百種。從植物生活類型看,淇河濕地中挺水型、浮葉型、沉水型、漂浮型濕地植物四大家族全部具備。其中,挺水型植物有千屈菜、水蓼、水花生、梭草、蘆葦、蘆竹、蘆荻、蒲草、澤瀉、水芹、水蔥等。近來還發現豫北較為少見的野慈姑、黑三棱、野荸薺等;浮葉型植物有睡蓮、水鱉、萍蓬草、荇菜等;沉水型植物有輪藻、黑藻、金魚藻、苦草、水蘭、菹草等;漂浮型植物有浮萍等。
濕地動物以鳥類和魚類居多。沿淇鳥類目前已達150余種,其中數十種為近年來新發現的。其中,國家一級保護動物白鶴、黑鸛,國家二級保護動物灰鶴以及蒼鷺、白鷺、雉雞等數量顯著增多。淇河魚類種類眾多,是全省魚類種類最多的河流,已經查明的有64種,其中名貴魚類有淇河鯽魚、鱖魚、斑鱖、暗鱖、鰻鱺、烏鱧、黃顙、盎堂擬鲿等8種。淇河鯽魚是淇河的著名特產魚類,1990年位列河南省人民政府頒布的《河南省野生動物保護名錄》之首。五是文化底蘊深厚。
與大多數濕地單純的自然景觀不同,淇河萬畝濕地不但自然景觀優美,而且文化底蘊深厚。淇河殷商時期為京畿之河,該河段有辛村龍山文化遺址、劉莊仰韶文化遺址,歷史上許多文人墨客曾隱居淇河
兩岸,如王維、高適、蘇軾等都留下有許多描繪淇河的著名詩篇。許穆夫人《竹竿》中的“淇水滺滺,檜楫松舟,駕言出游,以寫我憂”和李白《魏郡別蘇明府因北游》中的“淇水流碧玉,舟車日奔沖”等詩句更是膾炙人口。
淇河濕地有六大功能。一是提供水源。淇河濕地是一個“天然儲水器”,我市寒坡洞地表飲用水水源地及其主要補給水源許溝溫泉泉域就位于濕地之內,濕地水源可以為我市直接利用,是我市居民生活、工農業生產和各項社會事業用水的保證。二是調節水量。淇河濕地是一個“水量調節器”,在蓄水、調節淇河徑流、補給地下水和維持區域水平衡中發揮著重要作用,是蓄水防洪的天然“海綿”,在時空上可分配不均的降水,通過濕地的吞吐調節,減少和避免水旱災害。三是凈化水質。淇河濕地是一個“水質凈化器”,能滯留沉積物、有毒物、營養物質,對過境水體進行自凈和過濾,改善環境污染,起到“地球之腎”作用。淇河沿岸民間以前流傳有“大雨7天混,小雨混3天”的說法。據觀察,現在大雨后淇河濕地中2天河水就清澈如初了。由此可見淇河濕地的自凈能力對淇河中下游水質起到的保障作用。四是改善環境。淇河濕地是一個“天然加濕器”,通過蒸騰作用能夠產生一定量的水蒸氣,不僅可以提高周圍地區空氣濕度,減少土壤水分喪失,還可誘發降雨,增加地表和地下水資源。同時,淇河濕地還具有優化空氣功能。濕地內豐富的植物群落能夠吸收大量的二氧化碳氣體,以有機質的形式儲存碳元素,并放出氧氣,減少溫室效應,調節大氣組分,凈化空氣。五是貯存物種。淇河濕地是一個“物種基因庫”,是眾多植物、動物特別是水禽生長的樂園,全市絕大部分濕地植物、鳥禽和魚類存在于此,是開展科學研究、科普宣傳的良好基地。六是休閑旅游地。濕地緊鄰市區,區位優勢明顯,交通便利,是市民旅游、休閑、度假的理想之地。周邊的濮陽、安陽、新鄉、鄭州等地市游客也可一日往返,已經成為豫北一個新的生態文化旅游目的地。
淇河萬畝濕地來之不易。鶴壁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淇河保護工作。近年來,市委、市政府多方采取措施,將保護淇河作為一項重要工作來抓。一是加強組織領導。2012年,市政府印發1號文件《關于進一步加強淇河生態保護建設工作的意見》,明確“保護第一、恢復生態,合理利用、促進發展,適度開發、造福群眾”的工作方針,建立“統一領導、統一規劃、統一督導,屬地管理、聯合執法、責任追究”的領導體制和工作機制,強化領導力量,成立以市長為組長,常務副市長、主管副市長副組長,市直有關部門和相關縣區政府一把手成員的淇河生態保護建設領導小組,構建了市、縣、鄉、村四級管理體系。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經常聽取工作匯報、實地進行調研,指明工作方向。主管副市長每年組織召開動員會、工作匯報會部署推動工作,定期開展調研督導、現場辦公,出謀劃策,破解難題,協調推進工作落實。二是強化法律保障。2010年12月,市人大常委會發布《關于淇河保護的決定》,2011年10月,市政府發布第4號令《鶴壁市淇河保護實施辦法》,對淇河分段分級劃分保護區域嚴格進行保護。近期,市淇河生態保護建設辦公室正配合市人大法工委、市政府法制辦積極致力于省人大常委會對保護淇河進行立法,力爭使淇河全流域都得到很好保護。三是開展植被修復。我市提出以淇河綠化為龍頭開展覆蓋全域的林業生態建設,各級政府不斷加大淇河植被修復投入,自2012年起,市政府連續三年每年拿出一定資金對各有關縣區的淇河生態保護和生態修復建設進行以獎代補,同時統籌水利、林業、環保等專項資金和項目向淇河生態保護建設傾斜,大力推進淇河生態綠化,修復淇河濕地生態環境,近三年,我市淇河濕地修復建設為重點,共完成淇河生態綠化8.5萬畝,淇河新區至太極圖段濕地綠化效果尤為明顯。四是狠抓環境整治。近幾年,我市堅持狠抓淇河環境整治、污染治理不放松,市淇河生態保護建設辦公室充分發揮督導協調作用,積極指導協調有關縣區不斷開展淇河環境整治,保護淇河濕地生態環境。各有關縣區尤其是淇濱區傾注大量精力,強力推進沿淇尤其是濕地周邊違規建筑拆除、養殖場污染治理和農家樂飯店規范提升,嚴厲查處打擊破壞淇河生態環境行為,逐步對市區以上河段沿淇步道進行管控,減少機動車輛入河污染破壞生態環境,修建沿淇生態停車場,加強垃圾箱、環保公廁等衛生設施配套建設,并著眼長效管理,建立健全了護河員責任機制、執法隊伍盡責機制、沿淇鄉鎮辦事處重點時段管理服務機制、督查通報機制等長效機制,取得初步成效。五是加強宣傳教育。充分利用報刊、廣播、電視、互聯網等媒體,通過在沿淇村莊張貼標語、印發宣傳單、出動宣傳車等多種方式,大力宣傳保護淇河、保護濕地的重大意義,教育引導廣大人民群眾像愛護自己的眼睛一樣愛護淇河、保護濕地,積極從一言一行做起,不污染破壞淇河環境,積極為淇河保護管理和長遠建設發展獻計獻策,形成了人人“關注淇河、關愛淇河、保護淇河”的社會輿論氛圍。保護濕地還需共同努力。淇河濕地生態系統雖已形成,但我們要珍視其承載能力,一旦人為活動的干擾超出其承載能力,其生態系統的穩定性就會受到破壞。健康的淇河濕地生態系統,是我市生態安全的重要組成部分和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基礎。保護淇河濕地,對于我市維護生態平衡,改善生態環境,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實現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保護淇河是全市人民共同的事業,我們要以主人翁的態度,積極參與淇河保護,從自身做起,文明游賞淇河。不開車進入濕地,不在濕地中燒烤、丟棄垃圾、網魚電魚、捕鳥撈蝦,不破壞濕地的一草一木,保護好淇河生態環境,使淇河這張城市名片更加靚麗,為建設生態活力幸福之城作出自己應有的貢獻。(鶴壁市淇河生態保護建設辦公室 牛克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