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相關信息 >> 名人名家 >> 瀏覽相關信息

論老子的“精英意識”(12)

2013/7/24 10:30:48 點擊數: 【字體:

quo;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第四十四本第三分,第457頁。

  (54)參見蔣錫昌:《老子校詁》,第220頁。

  (55)參見劉笑敢:《老子古今:五種對勘與析評引論》上卷,第355-356頁;[日]淺野裕一:《戰國楚簡研究》,臺北:萬卷樓圖書股份有限公司,2004年,第164頁。

  (56)參見王淮:《老子探義》,第160頁;[日]淺野裕一:《戰國楚簡研究》,第172頁;劉笑敢:《老子古今:五種對勘與析評引論》上卷,第669-670頁。

  (57)參見唐君毅:《中國哲學原論·原道篇》卷一,臺北:學生書局,1986年,第305頁。

  (58)“精英”在“客觀”上居于社會的“高處”,但老子在“主觀”上卻把“精英”往“低處”拉,其目的是保證和促進民眾之“自為”。所以“精英”在“客觀”上處于高位與老子“主觀”上對雌、弱、下的偏重并不矛盾。另外雖然相對民眾來說“精英”位于“高”處而非“低”處,但這種“高”絕不是“高高在上”的“高”,而是“精英”對自己的要求更高、承擔的責任更大意義上的“高”,對普通民眾偶爾偏離“正道”的以“無為”為原則的“鎮”和“輔”正是精英責任的重要體現。由于對民眾偶爾的“鎮”和“輔”的根本目的是促成民眾“自為”的實現而非對其進行統治和占有,所以這種“鎮”和“輔”與民眾的“自為”在根本上也并不矛盾,雖然兩者強調的重點有所不同。

  (59)參見王弼撰,樓宇烈校釋:《王弼集校釋》,第77頁;蔣錫昌:《老子校詁》,第197頁。

  (60)蔣錫昌:《老子校詁》,第108頁。

  (61)蔣錫昌:《老子校詁》,第385頁。

  (62)蔣錫昌:《老子校詁》,第464頁。

  (63)參見王邦雄:《老子的哲學》,第156-157頁;王中江:《道與事物的自然:老子“道法自然”實義考論》,《哲學研究》2010年第8期。

  (64)杜正勝:《古代社會與國家》,臺北:允晨文化實業股份有限公司,1992年,第457頁。

  (65)從“小邦寡民”到“廣土眾民”似乎是“樸散則為器”的事實依據之一,而“樸散則為器”則是對“小邦寡民”狀態消失的“形而上”的表達。普通民眾從“小邦寡民”狀態下的作為村社共同體中未分化前的更加“本真”的“人”,轉化成以“戶籍制”等來加以分化的“富國強兵”的“工具”(參見杜正勝:《編戶齊民》,臺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1988年,第24、34、50頁;[日]西嶋定生:《中國古代帝國的形成與結構——二十等爵制研究》,武尚清譯,北京:中華書局,2004年,第34-35頁;張金光:《關于中國古代(周至清)社會形態問題的新思維》,《文史哲》2010年第5期),似乎也是“樸散則為器”的具體體現。老子思想中的不少內容,應該就是對古史有相當了解的老子(參見蕭公權:《中國政治思想史》,第154頁;杜正勝編:《中國上古史論文選集》,“導論”第77頁)對春秋戰國之際空前劇變的哲理性回應。

  (66)徐復觀:《中國人性論史·先秦篇》,第352頁。

  (67)劉笑敢:《老子古今:五種對勘與析評引論》上卷,第385頁。

  (68)徐復觀認為“鎮”的實施者是“統治者”,劉笑敢認為是“守無為之道的侯王”(見注(66)(67)),王淮認為是“圣人”(王淮:《老子探義》,第146頁)。筆者認為將“鎮”的主角確定為“圣人”——即“精英”可能最為恰當。本章的原文是“道恒無名,侯王若能守之,萬物將自化。化而欲作,吾將鎮之以無名之樸”,其中的“若”字強調的是一種“理想”的狀況,“若能守之”的“侯王”實際上已經非常接近“精英”而非一般意義上的“侯王”了。

  (69)王邦雄:《老子的哲學》,第151頁。

責任編輯:C009文章來源:《文史哲》(濟南) 2012年5期
0
相關信息 沒有記錄!
著名人物 沒有記錄!
精彩展示 沒有記錄!
評論區
友情鏈接 新浪 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