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相關信息 >> 名人名家 >> 瀏覽相關信息

禪宗初祖——菩提達摩(4)

2013/8/15 16:16:02 點擊數: 【字體:

為超越凡圣的境界。這是無佛無眾生無古無今的境地。這個境地,就是禪的根本法。所以達摩答的廓然無圣的第一義,意義完全相異。武帝問的是二諦中的真諦的第一義,達摩答的卻是自證的第一義。這種自證的第一義,非言說尋思擬議之所能到。任何言說都不能顯示第一義,所以達摩的答語,正顯示自證自悟之境,是超越了一切迷悟凡圣是非得失的清凈自在無礙之境地。同時也是揮動廓然無圣的慧劍,截斷梁武帝垢意情塵的知解,灑灑落落地顯示了禪的生命。

  若參得這一句透,則千句萬句一時透,胸中廓然,心外無圣。故古人云∶

  “粉身碎骨未足酬,一句了然超百億。”

  達摩這劈頭一句,截斷了多少疑云,惜武帝不省,仍以人我之見而問∶“對朕者誰?」

  達摩冷淡地說∶“不識。”

  在達摩這貌似冷淡的言語中,實則包含著多少慈悲的熱誠。達摩知道與武帝機緣不契,遂長嘆一聲,一葦渡江而去,直至嵩山少林寺,面壁九年,時人號為壁觀婆羅門。後來武帝向志公提起此事,志公說∶“陛下知道此人的底細麼?”武帝說∶“不識。”志公說∶“他是觀音大士,傳佛心印。”武帝一聽,十分懊悔,想派使者去請他回來。志公嘆道∶“不要說陛下發使去請,就是全國的人去,他也不回了。”後人詠道∶

   一箭尋常落一雕,更加一箭已相饒。

   直歸少室峰前坐,梁主休言更去招。

   隔山見煙,早知是火;隔墻見角,便知是牛。舉一明三,是禪家尋常茶飯。達摩與武帝一見,已知機緣不契,渡江北上。後來武帝追憶此事,親自撰寫碑文,流露出對自己機緣未熟而與達摩失之交臂的懊悔∶

   嗟夫!見之不見,逢之不逢,遇之不遇,今之古之,怨之恨之!

   復贊云∶

   心有也,曠劫而滯凡夫;心無也,剎那而登妙覺。

   雪竇頌此公案言∶

   圣諦廓然,何當辨的。“對者者誰?”還云“不識”!因茲暗渡江,豈免生荊棘!合國人追不再來,千古萬古空相憶。休相憶,清風匝地有何極!

   吟罷,師回顧左右,喝問∶“這里還有祖師麼?”見眾人無語,就自己代為作答云∶“要是有,喊過來與老僧洗腳”

   般若多羅

   二十七祖般若多羅尊者,東印度人也。行化至南印度。彼王名香至,崇奉佛乘,尊重供養,度越倫等,又施無價寶珠。時王有三子:月凈多羅,功德多羅,菩提多羅。其季開士也。祖欲試其所得,乃以所施珠問三王子曰:“此珠圓明,有能及否?”第一王子、第二王子皆曰:“此珠七寶中尊,固無踰也。非尊者道力,孰能受之?”

  寶不自寶

  第三王子曰:

  此是世寶,未足為上。于諸寶中,法寶為上。

  此是世光,未足為上。于諸光中,智光為上。

  此是世明,未足為上。于諸明中,心明為上。

  此珠光明,不能自照,要假智光。

  光辨于此,既辨此已,即知是珠。

  既知是珠,即明其寶。若明其寶,寶不自寶。

  若辨其珠,珠不自珠。珠不自珠者,要假智珠而辨世珠。

  寶不自寶者,要假智寶以明法寶。

  然則師有其道,其寶即現。眾生有道,心寶亦然。

  人我最高

  般若多羅嘆其辯慧,乃復問曰:“于諸物中,何物無相?”

  曰:“于諸物中,不起無相。”

  又問:“于諸物中,何物最高?”

  曰:“于諸物中,人我最高。”

  又問:“于諸物中,何物最大?”

  曰:“于諸物中,法性最大。”

  般若多羅知是法器,以時尚未至,且默而混之。及香至王厭世,眾皆號絕。唯第三子菩提多羅于柩前入定。經七日而出,乃求出家。既受具戒,般若多羅告曰:”如來以正法眼付大迦葉,如是展轉,乃至于我。我今囑汝,聽吾偈曰:

  心地生諸種,因事復生理。果滿菩提圓,華開世界起。

  武帝請法

  梁武帝問曰:“朕即位以來,造寺寫經,度僧不可勝紀,有何功德?”

  祖曰:“并無功德。”

  帝曰:“何以無功德?”

  祖曰:“此但人天小果,有漏之因,如影隨形,雖有非實。”

  帝曰:“如何是真功德?”

  祖曰:“凈智妙圓,體自空寂,如是功德,不以世求。”

  帝又問:“如何是圣諦第一義?”

  祖曰:“廓然無圣。”

  帝曰:“對朕者誰?”

  祖曰:“不識。”

  帝不領悟。

  慧可安心

  可曰:“諸佛法印,可得聞乎?”

  祖曰:“諸佛法印,匪從人得。”

  可曰:“我心未寧,乞師與安。”

  祖曰:“將心來,與汝安。”

  可良久曰:“覓心了不可得。”

  祖曰:“我與汝安心竟。”

  慧可得髓

  越九年,欲返天竺,命門人曰:“時將至矣,汝等盍各言所得乎?”

  時有道副對曰:“如我所見,不執文字,不離文字,而為道用。”

  祖曰:“汝得吾皮。”

  尼總持曰:“我今所解,如慶喜見阿【門人人人 】佛國,一見更不再見。”

  祖曰:“汝得吾肉。”

  道育曰:“四大本空,五陰非有,而我見處,無一法可得。”

  祖曰:“汝得吾骨。”

  最后慧可禮拜,依位而立。

  祖曰:“汝得吾髓。”

  乃顧慧可而告之曰:“昔如來以正法眼付迦葉大士,展轉囑累,而至于我。我今付汝,汝當護持。并授汝袈裟,以為法信。各有所表,宜可知矣。”

  一花開五葉

  祖曰:“內傳法印,以契證心,外付袈裟,以定宗旨。后代澆薄,疑慮競生,云吾西天之人,言汝此方之子,憑何得法?以何證之?汝今受此衣法,卻后難生,但出此衣并吾法偈,用以表明其化無礙。至吾滅后二百年,衣止不傳,法周沙界。明道者多,行道者少。說理者多,通理者少。

責任編輯:C009文章來源:華夏經緯網 2011-12-12
0
相關信息 沒有記錄!
著名人物 沒有記錄!
精彩展示 沒有記錄!
評論區
友情鏈接 商都網 中國網河南頻道 印象河南網 新華網河南頻道 開封網 河南網 河洛大鼓網 河南豫劇網 河南省書畫網 中國越調網 中國古曲網 博雅特產網 福客網 中國戲劇網 中國土特產網 河南自駕旅游網 中華姓氏網 河南農家樂網 中國旅游網 吳氏網 秦氏網 中華舒氏網 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網 族譜錄 福客民俗網 文化遺產網 秦腔戲曲網 中國晉劇藝術網 揚州揚劇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