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子房還出過一道考題:“亂山藏古寺”。應試考生大多畫成重巒疊嶂、古木老藤之中,露出一只塔尖,或者露出一鉤鴟吻,甚至露出一角殿堂。“亂山”有了,“古寺”也有了,可“藏”意卻不見了。奪魁者的畫是:在重疊嶙峋的山石之下,有一眼清泉,一個小和尚擔著兩只小水桶,踏著若有若無的山徑,朝亂山深處走去,在山石和林木掩映之中,露出了半截幡竿(佛寺特有的旗桿)。這就把個“藏”字,表現得既含蓄,又明白。
據傳,“踏花歸去馬蹄香”也是徽宗親自命題。這道考題很刁很難,因為,把嗅覺感覺的“香”,轉化為視覺形象的畫面,殊非易事。奪魁者畫了一匹奔馳的駿馬,馬蹄后面有一群蝴蝶在飛舞、追逐,景象飄逸,使人產生了“蹄下生香”的聯想。
還有一道考題是:“蝴蝶夢中家萬里,杜鵑枝上月三更”。奪魁者為成都畫家王道亨。他畫的是蘇武牧羊于北海,身上披著毛氈,頭枕著節杖,已經入寐,一雙蝴蝶在他的頭上飛舞,頗有莊生夢蝴蝶的意境。在他的身后,是稀疏的林木,一只杜鵑棲止在枝頭,圓月當空,樹影正正地印在地上,表現了三更時分。想想看,要畫出廣大人眾都能夠認同的“萬里”之夢,就非得請出遠在北海的蘇武不可。
還有一道考題是:“嫩綠枝頭紅一點,動人春色不須多”。大多數考生畫的是一叢綠樹,或者一坡嫩草,中間點綴著些許鮮艷的花卉,奪魁者卻畫著綠柳叢中,露出一座亭子,在亭子的欄桿上,倚立著一位著紅衣的少婦。用嬌艷的少婦來表現“動人春色”,是體現了一定的構思能力的。
還有一道考題是:“竹鎖橋頭賣酒家”。大多數考生在描繪酒家上下工夫,可奪魁者著意描繪蔥翠的竹林和古樸的橋頭,只是在竹林深處,挑出一角作為酒店標志的“酒幌子”,也叫做酒旗,這既暗示了酒家的存在,又很好地落實了一個“鎖”字。他叫李唐,后來成為山水畫大家。
這樣的考題還有很多,像唐詩中的“落日樓頭一笛風”、“午陰多處聽潺湲”,古史中的“堯民擊壤”,都曾經做過考題。這些考題,不只切實地考察了畫家的見識、想象力和藝術創造才能,而且極大地刺激了意境的開拓,促進了繪畫藝術的發展。
宋徽宗的錯位人生,給中國社會帶來了極大的災難,給中國民眾帶來極大的痛苦,最終是改變了中國大地的政治格局,結束了北宋王朝一百六十七年的統治。
但是,假如他沒有坐上皇帝寶座的話,他可能會成為中國歷史上的一個相當偉大的藝術家,其成就和建樹也將更為輝煌。
元人脫脫撰《宋史》至《徽宗紀》,不禁擲筆仰天長嘆道:“宋徽宗諸事皆能,獨不能為君耳!”善哉斯言。本文摘自《大宋王朝36大懸案》,作者:向飛【原標題:錯位的人生:亡國之君宋徽宗是偉大藝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