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周口 >> 走進周口 >> 印象周口 >> 瀏覽周口

“豫地密碼·省直管縣”之鹿邑(一)

2014/3/21 11:07:23 點擊數: 【字體:

縣名興廢更替皆為紀念老子

“豫地密碼·省直管縣”之鹿邑(一)

    引子

    鹿邑縣的命名與由來,既簡單又復雜。說它簡單,隋代將武平縣改為“鹿邑縣”,這就是該縣命名建縣

    的由來。說它復雜,鹿邑縣名有N種“說法”,而這些大多是因為這里的名人李耳。

    相傳公元前571年農歷二月十五,著名思想家、哲學家、道家鼻祖老子誕生在楚國苦賴鄉曲仁里(今鹿邑縣太清宮鎮)。因老子生時難產,其母吃了不少苦,后人以“苦”記之。春秋時期,陳國在現太清宮鎮置“苦(hù)”,一度名“相”和“鳴鹿”(今辛集鎮)。公元前222年,秦在現鹿邑縣置苦縣。

    王莽篡漢后,改苦縣為賴陵縣。公元25年,東漢光武帝恢復苦縣,其西部置武平縣。公元337年,晉改苦縣為父陽和武平。隋代因境內有春秋陳國的鳴鹿邑,更武平縣名為“鹿邑縣”。自此,鹿邑縣亮相。

    歷史上,曾有三位皇帝欽改鹿邑縣名:唐高宗下詔改鹿邑縣為真源縣;武則天下詔改真源縣為仙源縣,公元705年,又將仙源縣復名為真源縣;宋真宗下詔改真源縣為衛真縣和鹿邑縣。

    元朝將上述兩縣合并,取單名“鹿邑”,此縣名“板上釘釘”,至今沒變。

    縣名雖固定了,但其隸屬關系卻不斷變換。僅從新中國成立開始,鹿邑縣或隸屬淮陽,或從屬于商丘,或被開封所治,或歸周口管轄。

    今年1月,鹿邑縣成為省直管縣。鹿邑縣借省直管縣的東風,進一步將“世界著名文化旅游縣、”“全國科技進步先進縣”、“中國旅游強縣”、“中國民營經濟最具活力縣”的金字招牌擦亮,力爭在各方面取得“老子天下第一”。

    苦縣來歷有痛苦

    幾千年來,天還是那片天,地還是那塊地,而苦縣、真源、仙源、衛真、鹿邑……一連串縣名的興廢更替,無不與歷史上的大名人老子相關。這既是歷朝各代尊奉老子的明證,也是中國道教、老莊哲學發展史的縮影。

    《康熙鹿邑縣志》記載著這樣一個傳說,因老子母親李氏懷老子時間長,最后只得剖腹產才把老子生下,李氏在痛苦中死去。為紀念老子的母親,時人將縣名改為苦縣。苦縣之名始于春秋末年,即老子晚年或剛去世不久,可見當時人們就對老子非常敬仰了。

    在老子出生地鹿邑縣太清宮(古曲仁里),村民們爭先恐后地向記者述說關于老子和縣名的傳說。

    公元前571年農歷二月十五那天,村子被團團紫氣籠罩著。臨產的李氏被痛苦折磨得死去活來,接生婆確認是少有的難產,見案板上有把菜刀,想用它剖腹取胎,就在接生婆遲疑不決之際,李氏說快把自己的肚子割開。接生婆仍猶豫不決,沒想到李氏以驚人的力量從接生婆手中奪過菜刀,照著自己的肚子拉開了一條口子。最終李氏活活疼死,她的兒子活了下來。由于李氏懷胎時間長,生老子時吃苦太多,后人將縣名改為“苦縣”。在這里,苦不讀kǔ而讀hù,用其字而不讀其音,既紀念了李母,又好聽。

    老子出生時體弱頭大,頭發是白的。因其雙耳長大,人們依其相貌就給他起名叫“聃”(dān)。字典里“聃”的解釋是“耳垂長”、“耳朵長而大”,后引申為“老貌”。又因為李聃出生那年是虎年,當地人把虎稱“貍兒”,音同“李耳”。久而久之,李聃小名“貍兒”便成為大名“李耳”。于是,他有了李耳、李聃、老聃、老子幾個稱呼,一代代沿襲下來。

    鹿邑是個吉祥縣

    在鹿邑下高速沿至西迎賓大道的環島,矗立著銅鑄的“三鹿雕塑”,取名“鹿鳴聲聲”。三鹿雕塑象征吉祥如意,寓意鳴鹿、鹿邑,蘊含著以“三”為大的道教思想。

    有關鹿邑的來歷,當地有一段廣為流傳的神話故事。老子于“老君臺”得道成仙,騎青牛飛升天宮后,一日,他找太白金星下棋,兩人殺得難分難解。孫悟空想戲弄太上老君,故意偷解韁繩,青牛思鄉心切,直奔故鄉而去。太上老君在鹿群當中看有一似鹿非鹿之物,疑是青牛所變,他用食指圍繞鹿群一劃,筑起一圍城墻,又點城墻,有了個僅容一鹿進入的豁口。太上老君嚴守豁口,由天兵把鹿群趕出豁口,青牛無奈現出了原形,太上老君騎上青牛與天兵駕祥云而去,留下一座空城。

    因為百姓居住的是老子圍鹿的城,因此人們把此城取名為鹿城,因嫌“城”字太土,便改稱鹿城為鹿邑。“邑”古代也是城的意思。

    記者查閱資料發現,遠古時期,鹿邑這片低洼的平原上,麋鹿成群。《詩經》“鹿鳴”一詩,就是對中原一帶“呦呦鹿鳴,食野之蘋”和“林有樸懶,野有死鹿”的記載。據《光緒鹿邑縣志》記載,每年老子誕生日,地方官及百姓在太清宮祭祀老子時,上的供物中就有鹿。只是到了近代,人口大量增加,大片樹林被砍伐,鹿才在鹿邑一帶慢慢絕跡,“中原逐鹿”成了歷史。

    鹿同福祿壽喜中的“祿”音同。祿的意思是福氣、福運,所以人們認為“鹿”是個很吉祥的文字,鹿也是吉祥動物。所以說,鹿邑不只反映古代這個地方地質地貌史,也是一個很吉祥的縣名。

    皇帝屢改縣名表尊崇

    不但老百姓尊崇老子,歷朝皇帝們也都非常尊崇老子,直接欽命鹿邑縣新的名字,以示老子的崇高地位。鹿邑縣老子出生處大清宮的每個建筑、古碑的文字介紹,清清楚楚地詮釋著縣名更替的來歷。

    公元620年,唐高祖李淵追認老子為始祖。公元627年,太宗李世民敕修太上老君廟。公元666年,高宗李治偕武則天皇后及文武官員朝謁老子,追封老子為太上玄元皇帝尊號。高宗認為,太清宮是先祖老子的誕生地,是真理(道家、道教、道德)的發源地,故改谷陽縣(原苦縣)為真源縣。

    “仙源縣名是武則天改的。”太清宮解說員介紹說,《舊唐書》記載:公元684年,武則天追封老子母親為“先天太后”,公元689年改真源縣為仙源縣。武則天認為,老子是仙人,而李母是生育了仙人的人,是仙之源,所以就改縣名為仙源縣,后又將仙源縣復名為真源縣。

    衛真縣名,是宋真宗趙恒于公元1014年來鹿邑朝拜老子之后下詔改的。改“真源”為“衛真”,以表明他比其他人更加維護與捍衛老子和道教。

    早在三千多年前的商代甲骨文中,“鹿邑”二字就已經出現。其中“鹿”字作形,象形字。在從殷商到周秦時期整個古文字階段的演變過程中,盡管該字字形偶有省減,但是其象形意味一直較濃。漢代以來,隸楷階段的“鹿”字字形變化較大,尤其是鹿足部分,已經變成了“比”形,且與鹿身部分分離,這就使得整個“鹿”字象形意味大減,今天人們從現在的字形上已經很難看出活靈活現鹿的形象了。“鹿”字本義就是指鹿,一種哺乳動物。“呦呦鹿鳴,食野之蘋。”(野鹿呦呦地叫著,吃著野外的艾蒿)《詩經·小雅·鹿鳴》中的這句話用的正是其本義。同時,由于“鹿”“祿”二字同音,所以古書中也常常借用“鹿”表示爵位或有爵位的人,如《史記·淮陰侯列傳》:“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據裴骃集解所引張晏的觀點,這里的“鹿”即指帝位。

    “邑”字作,從囗(音wei)從跪坐著的人,會意字,其中“囗”像圍起來的一塊地方,代表城邑,整個字形表示有城有人,此即為“邑”。在漢字演變過程中,邑字上部看起來好像沒有什么變化,其實也已經由“囗”變為“口”了。下部自小篆時或訛變作“巴”,已經看不出其原本表示跪坐的人。邑字本義是指城邑及居民。作者:孫斌(解說專家:齊航福河南省社會科學院副研究員文學博士古文字學專家)

 

責任編輯:M005文章來源:大河報(2014-03-21)
0
著名人物 沒有記錄!
精彩展示 沒有記錄!
評論區
友情鏈接 商都網 中國網河南頻道 印象河南網 新華網河南頻道 河南豫劇網 河南省書畫網 中國越調網 中國古曲網 博雅特產網 ?途W 中國戲劇網 中國土特產網 河南自駕旅游網 中華姓氏網 中國旅游網 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網 族譜錄 文化遺產網 梨園網 河洛大鼓網 剪紙皮影迷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