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安陽 >> 走進安陽 >> 印象安陽 >> 瀏覽安陽
精彩推薦
專題推薦
    沒有記錄!

豫地密碼·省直管縣之滑縣(一)

2014/3/21 11:18:48 點擊數: 【字體:

豫地密碼·省直管縣之滑縣(一)

    引子

    “滑縣是個好地方。”

    2014年的春天,陪同記者采訪的滑縣宣傳部新聞科科長張慧霞見面后的第一句話如是說。對于這一點,記者深表贊同。

    5年前,記者采寫“十萬河南人萬里赴邊疆摘棉”稿件時就來過滑縣;3年前,記者采寫“鐵槍將王彥章”系列稿件時又來過滑縣……對于這座豫北縣城非常熟悉,若要一句話總結滑縣,還是那句:“滑縣是個好地方。”

    滑縣人好,滑縣人樸實勤勞,走南闖北,在外拼搏,每年30萬人次的勞務輸出量讓滑縣成為河南的勞務輸出大縣。

    滑縣地方好,這是一塊肥沃的土地,這里的人在這塊土地上耕種收獲,130萬噸的高產量使得滑縣成為遠近聞名的“豫北糧倉”、河南省第一產糧大縣、中國小麥第一縣,尤其是去年,滑縣榮膺全國糧產先進縣十一連冠。

    滑縣山好水也好,你可以不知道這座名山那座古峰,但只要你聽過評書,就一定知道程咬金和瓦崗寨,不管三板斧真與假,瓦崗軍可是貨真價實的隋末三大農民起義軍之一;當年的大運河滑縣段造就了一段輝煌的歷史,也創造了繁華的鄉鎮——道口鎮曾是豫北名鎮,有著“小天津”的美譽。

    滑縣美食也好,道口燒雞自不必多言,老廟牛肉、萬古羊肉鹵也讓人食指大動;滑縣景色也好,明福寺塔、皇姑寺塔、歐陽書院都是極佳的游玩去處……

    滑縣確實是個好地方。

    滑伯在此建國

    滑縣,滑縣,地名的核心自然在這個滑字上。那么滑縣的滑究竟有何來歷呢?

    滑縣縣志副主編鄭玉章告訴記者:“滑縣歷史悠久,文化燦爛,相傳上古時候顓頊曾在這一片建過都城。”顓頊是傳說中的“五帝”之一,黃帝的后代,《史記》中說:“黃帝崩,葬橋山。其孫昌意之子高陽立,是為顓頊帝也。”上古時期,帝王們的都城不太固定,今天建這兒,明天搬那兒,顓頊的都城建在濮陽一帶,說滑縣曾為顓頊之都也有可能。

    不過滑縣有確切史料記載的歷史可以回溯到周代。根據《重修滑縣志》的記載:“周公次八子伯爵封于滑,為滑伯。”根據《元和志》的記載:“滑氏為壘,后人增以為城,臨河有臺,故曰滑臺城。”《水經注》中也說:“舊說,滑臺人自修筑此城,因以名焉。”

    后世滑姓都尊奉滑伯為其祖先。

    有觀點認為,滑國最初是在滑縣一帶,后來不知道什么原因遷到偃師一帶重新建國。

    偃師的滑國歷史上倒沒什么出彩的表現,唯一讓后人記住的恐怕是其滅國的滑稽一幕。在中學課本中,有一篇文言文《崤之戰》,講的是秦晉爭霸的故事:秦國準備偷襲鄭國,秦國大軍奔襲到鄭國后發現人家早有防范,只好乘興而來敗興而返——回軍途中“滅滑而還”——可憐的滑國成了虎狼秦軍的撒氣對象。

    偃師的滑國和滑縣到底是怎樣的關系,目前學界還沒有定論,有待進一步考證。

    曾為衛國都城

    滑縣一帶春秋時期屬于衛國,當時為曹邑。

    按說衛國這樣的蕞爾小國,在史書中屬于不扎眼那種,但滑縣運氣不錯,曾經做過衛國的都城。

    歷史上,衛懿公比較出名。他喜好仙鶴,不理國政,還把仙鶴編隊起名,由專人訓練,甚至還將一些仙鶴命名為“鶴將軍”。每逢出游,仙鶴分班隨從,有的仙鶴還有豪華專車。為了養鶴,向老百姓加派糧款,人們怨聲載道。

    后來北方狄夷入侵,衛懿公下令臣民抵抗,大家都說,讓您的鶴將軍上陣吧。衛懿公悔恨不已,向臣民檢討。但畢竟衛國軍隊疏于訓練,很快戰敗,衛懿公被狄人吃掉,只剩一副肝臟。當時一位忠于衛懿公的大臣懷抱衛懿公之

    肝痛哭不已,最后竟然將君王之肝放入自己腹中,自己做了陪葬,這也就是“剖腹葬肝”的來歷。

    衛國經歷此次浩劫,幾乎滅國,后經齊桓公幫助衛文公才得以復國,遷都楚丘(今天的滑縣八里營殿上村一帶)。后因黃河泛濫,衛國國都又北遷到濮陽的帝丘。

    雖然衛國國都在楚丘時間不長,但是留下了不少遺跡。鄭玉章告訴記者,新中國成立后,八里營殿上村一帶出土了大量陶器物品、人殉和墓葬,但是因疏于管理,這些文物大多流落民間,遺跡也被破壞殆盡。據傳衛莊公死后,其陵寢建在周圍,但是年代久遠,已無據可考。至今在周圍農家還能見到古磚、陶器等文物。

    白馬坡前斬顏良

    馬連良老先生在京劇《甘露寺》中有一段唱腔堪稱經典:“……他有個二弟漢壽亭侯,青龍偃月神鬼皆愁。白馬坡,延津口,斬過顏良誅文丑,在古城曾斬過老蔡陽的頭……”

    關二爺斬顏良,說的就是歷史上有名的白馬之戰。

    秦統一六國后,滑縣一帶被命名為白馬縣。據《重修滑縣志》記載:“大凡名邑名國,非以山名則以水名。如漢元東郡白馬縣,蓋以秦之白馬津而名也。秦之白馬津,蓋以古之白馬水、白馬山而名也。”而《開山圖》中也說:“山下常有白馬,群行山上悲鳴則河決,馳走則山崩。”

    關羽白馬坡前斬顏良,歷史上確有其事。但實際上,白馬之戰的真正主角是曹操。

    據《三國志》的記載,公元200年2月,袁紹進軍黎陽(今河南?h東北),派大將顏良進圍白馬,攻東郡太守劉延,以保障主力渡河南進。接到劉延的告急后,曹操率軍先佯裝在延津(今河南衛輝市東)渡河,做出襲擊袁軍后方的姿態,誘使袁紹分兵延津。然后,曹操輕兵急進,奔襲白馬,攻其不備。顏良大為震驚,倉促迎戰。曹操派將軍張遼、關羽率先進擊,關羽刺死顏良后,曹操揮令大軍沖殺,袁軍大敗潰散,遂解白馬之圍。

    如今的白馬坡,是道口鎮標準糧田示范區。村民侯山坡告訴記者:“這里過去是鹽堿地,地勢低洼,經常發生內澇,糧食產量很低,F在改造后,小麥畝產由原來的600多斤增長到1200多斤。”

    當年的古戰場,如今的良田區,無論是古代的輝煌還是現在的榮耀,都是滑縣人為之自豪的一切。

    “滑”,形聲字,從水骨聲,古今形體變化不大,從最早的戰國文字到今天的楷書一直都是形聲字,本義應該與水有關,或指水名,或指其他與水有關的行為動作、屬性特征等。

    據明代陸應陽《廣輿記》,“滑河,經滑縣北而東,滑最大,自洛以西,百水皆會于滑”。這里的滑指水名!墩f文》:“滑,利也。”《禮記·內則》:“堇、荁、枌、榆……以滑之。”唐代孔穎達疏:“令柔滑之。”這里的滑指柔滑、使滑溜。此外,滑還可指古國名、地名、州名、中醫脈象名等,大概都是用“滑”字假借義。據《重修滑縣志》記載,西周康王時曾封周公次八子于滑,稱“滑伯”;瑖侵艽粋弱小的姬姓諸侯國,有學者認為,滑國先是在今河南滑縣,后遷至今河南偃師市。但也有學者認為,滑縣之滑國與偃師之滑國兩者沒有什么關系。

    滑縣之名始于明洪武年間,或認為可能是因滑臺城而得名,“滑臺人自修筑此城,因以名焉”(《水經注》)。我們認為,滑臺城的得名相對而言就較晚,說滑縣得名于滑臺城并沒有追根溯源,滑縣最初之得名,可能與滑河或古滑國有關。作者:朱金中(解說專家:齊航福河南省社會科學院副研究員文學博士古文字學專家)
 

責任編輯:M005文章來源:大河報(2014-03-21)
0
著名人物 沒有記錄!
精彩展示 沒有記錄!
評論區
友情鏈接 商都網 中國網河南頻道 印象河南網 新華網河南頻道 河南豫劇網 河南省書畫網 中國越調網 中國古曲網 博雅特產網 ?途W 中國戲劇網 中國土特產網 河南自駕旅游網 中華姓氏網 中國旅游網 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網 族譜錄 文化遺產網 梨園網 河洛大鼓網 剪紙皮影迷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