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戲曲丑角的美學特征(2)
2013/9/12 14:36:31 點擊數(shù):
【字體:大 中 小】
h;—丑角之英杰仍冒死諷諭規(guī)諫,義無反顧。宋高宗時,鄉(xiāng)人給高宗做的餛飩不熟,被下了大理寺治罪。丑扮士人相貌在高宗前諷諭其失,為鄉(xiāng)人排難解紛,至使“上大笑,赦原鄉(xiāng)人”(明劉績《霏雪錄》)。宋洪邁《夷堅志》,明田汝成《委巷叢談》等也記載丑角不畏權貴,在帝王面前譏諷大臣權相聚斂苛暴的罪行。明代文林的《瑯琊漫抄》就記述了宮中優(yōu)人阿丑在御前作俳,大膽諷刺太監(jiān)汪直專權及其爪牙王鉞、陳鉞的幫閑嘴臉,還諷刺保國公朱永掌十二營以權謀私,難存“公論”等,真可謂“短兵一揮,廣座皆死!其技敏絕,其勇空前”(任半塘《優(yōu)語集》)。至于清末名丑劉趕三常在劇中借題發(fā)揮,譏諷權貴,不肯稍改,終獲罪受責,郁悶而死的悲劇早已名垂青史,為時人所崇敬。明謝在杭《文海披抄》二曰:
自優(yōu)孟以戲劇諷諫,而后來優(yōu)伶,往往戲語,微發(fā)而中。且當言禁猛烈之時,而取于言,亦奇男子也!確實,在中國戲曲史上像任半塘先生在《優(yōu)語集》中極力表彰的黃幡綽(唐)、敬新磨(后唐)、羅衣輕(遼)、阿丑(明)、劉趕三(清)這樣一些俳優(yōu)——丑角冒死敢笑敢諫“萬乘”之荒主、“千乘”之權相,真可謂千古不朽的“奇男子”。難怪司馬遷在《史記》中特立《滑稽列傳》一項,因為他將俳優(yōu)——丑角視為“不流世俗,不爭勢力,上下無所凝滯,人莫之害,以道之用”的“豈不亦偉哉”的大丈夫!正是這些“最下且賤”的大丈夫“談言微中”、“談笑諷諫”,然“合于大道”(《史記·滑稽列傳》),“振危釋憊”、“頗益諷誡”,“譎辭飾說,抑止昏暴”(《文心雕龍·諧隱》),“于嘻笑詼諧處包含絕大文章”(《閑情偶寄·詞曲部·科諢第五》)。正是這些“在下位而不憂”的大丈夫以“乾、韌、曲”之精神,追尋著個體人格的完整,成千古“偉哉”之“奇男子”,所擔當塑造的一批魅力永存的角色、人物形象,閃爍著剛強勁健的美學光彩。
所謂“德充”即莊子所注重的“德充之美”。(成玄英《莊子疏》)這里的所謂“德”,并非一般意義上的道德或德行,按照《莊子·德充符》篇云:“德者,成和之修也。”也即事得以成功、物得以順和的最高修養(yǎng),“德充之美”也就是在最高貴的人身上體現(xiàn)出的這種最高修養(yǎng)的充實狀態(tài)。它既是“忘形”的,又是“忘情”的,所謂物我俱化、死生同一,對寵辱、貴賤、好惡、是非的超然態(tài)度。而這超然的態(tài)度正是一種超功利的審美態(tài)度,它能使主體擺脫客體丑惡之皮相,真正發(fā)現(xiàn)客體本真之美。也正是這樣一種超然的態(tài)度,使莊子在中國美學史上第一個清晰地看到了在丑的外形之中,時常蘊含著超越了丑的外在形體的內在美,即內在的“德充之美”。在《德充符》中,哀駘它,@②qí@③支離無@④、甕@⑤大癭、叔山無趾、申徒嘉、王駘等都是一些“以惡(丑)駭天下”的人,不是腳拐、背傴、無唇,就是頸項上長著像盆甕一樣大的瘤子。雖然如此丑陋,但男人愛與他們相處,甚或不歸家;婦女也竊愛著他們,甚至想哪怕當他們的妾也甘愿;國君也愛之心切、甚至要委以國政大權。這些奇丑之人之所以被人們如此摯愛,也就是在他們身上體現(xiàn)出了最高貴之人身上的“德充之美”,所謂“非愛其形者,愛使其形者也。”(《德充符》)“使形者,才德也。”(郭象《莊子注》)“才德者,精神也”(成玄英《莊子疏》)。也就是說,不是愛他們的形體,而是愛支配著那個形體的精神。這種精神狀態(tài)就是“德充之美”的審美狀態(tài),所謂“德將為汝美,德將為汝居”(《莊子·知北游》)。而這種審美的人生狀態(tài)唯有“全德”之人、也即德性完善而高尚之人才能進入。進入了這種“全德”的審美人生狀態(tài),才能使人感到“德有所長而形有所忘”(《德充符》),也即只要有超越常人的人格精神的美,其外在形體上的缺陷、丑陋就會被人們忘掉(或像卡里爾所說的“克服”掉[⑧]),甚至讓形貌健全之人反而感到丑陋、愧疚。
重“德充之美”這是中國美學思想的突出特征。不僅道家倡導,儒家也極為重視。孔子既要求“盡美”,又要求“盡善”(《八佾》),提倡“篤信好學,守死善道”(《泰伯》),而“善”是以“德”為出發(fā)點的,“明德、親民、止于至善”(《大學》)。既全“真”,又“盡善”,即德性倫常的完美,才能“盡美”。“德”即為“至善”、“盡美”之前提,所以“大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雖久不廢,此之謂不朽”(《左傳·襄公二十四年》),即德性高于功業(yè)、言論。孟子所言“充實之謂美”(《盡心章句下》),實即莊子“德充之美”,“充實”的內蘊實即“德”,這與《周易·大畜卦》所言“篤實”之美即“畜德”之美是相類同的。“《彖》曰:大畜,剛健篤實,輝光日新其德”。“大畜”即“畜”剛健篤實之美德。(《老子》亦云“道生之,而德畜之……萬物尊道而貴德”51章)“充實”是從主體道德精神修養(yǎng)而言,而“篤實”是“坤”,取之于地,因而它以堅實、寬厚、博大的形象和誠摯,厚愛、無偽的人格精神涵攝著“充實”,使“德充之美”更具有“輝光日新”的深廣意味。“德充”——“充實”——&ldq
責任編輯:C009文章來源:論文中心網(wǎng) 2008-0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