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傳統文藝 >> 文藝學術專欄 >> 瀏覽文章

論戲曲丑角的美學特征(5)

2013/9/12 14:36:31 點擊數: 【字體:


    所謂“若愚”即非真愚,也非西方的“愚人”之義(西方中古宮廷中的“俳優”Fools一詞也有“愚人”之義),所謂說真話的傻子。在西方思想史上這種“愚人”的美德是備受贊揚的,甚至有許多贊美愚人的詩篇,如最著名的伊拉思瑪斯的《贊愚》。這所贊之“愚”或許近乎于中國古代寧武子的“其愚不可及”之“愚”,而與老子所說的“若愚”是不同的。老子所言“若愚”是以“大智”為前提的。老子曰:“大直若詘,大巧若拙,大贏若絀,大辯若訥,其用不屈”(參見馬王堆本)。也即最平直的好似彎曲,最靈巧的好似笨拙,最大的勝利好似不足,最雄辯的好似口鈍,它的作用永遠不會窮盡。這就是“大智若愚”之“愚”。它是以超人的智慧掌握和支配著事物的運作規律,取得了最高意義上的自由而反顯出的稚拙、質樸的審美狀態。“大智若愚”在老子那里是想說明無為而無不為,在俳優——丑角這里卻是顯現出有為而又游刃有余、合于自然。
  
    有學者認為“在中國人的觀念中并沒有把‘愚’和‘俳優’連接聯系起來”[①④]。其實不然。王國維在釋宋雜劇之參軍戲(屬滑稽戲)時云:“副凈色發喬,副末色打諢”,“發喬者,蓋喬作愚謬之態,以供嘲諷;而打諢,則益發揮之以成一笑柄也。”(《宋元戲曲考》)即先“喬作愚謬”,繼打諢而“發揮之”,終則構成一“笑柄”,以供人諧謔發噱。此“愚謬”即非真愚,而是“若愚”,是以高超的智慧掌握了愉人調笑諷諫勸誡的規律而故作“愚謬”之態,因而是“大智若愚”。(值得提出的是,陶宗儀《輟耕錄》卷二十五云:“副凈古謂之參軍,副末古謂之蒼鶻。”一般而言,“副凈”、“參軍”即后世之“凈”行,“副末”、“蒼鶻”即后世之“丑”行。但實際上在宋元雜劇中,副凈、副末已出現雜揉的傾向。到了明以后,丑行從將行中真正分離出來,而實際上丑行卻將古之“參軍”、“蒼鶻”、“副凈”、“副末”的諸多插科打諢、包括故作“愚謬”之態,以供打諢之笑柄等手法都承襲了下來,而凈行則極少再有此種科諢作派。)
  
    這種“大智若愚”的“愚謬”之態對俳優——丑角來說也是一種自我保護、“保生”、“全身”的生存策略。他們“最下且賤”的社會地位和所飾人物的渺小丑陋,使他們在達官貴人、國戚皇親面前就只是一些僅供調笑取樂的弄臣、小丑,而他們正是把他們故做的“傻氣當作了藏身的煙幕,在它的蔭蔽之下,放出他的機智來”(莎士比亞《皆大歡喜》)。這“傻氣”其實不“傻”,而是“若愚”之態,其目的是遮蔽真實的自己,不以真面目示人,不是“愚人”般地直說真話,而是“巧言”、“令色”、“譎諫”。這就是老子所言“曲則全”,“弱者道之用”的處世策略。正是這種策略使丑角的外愚內智產生了強烈的藝術反差效果,也即審美的意義。我們從程咬金、唐知縣身上看到的是“德有所長而形有所忘”的丑美高度統一,其外在的丑又襯托了其內在美,使其內在的美又超出了尋常意義上的美,達到了“惡者美之充也,卑者尊之充也”(《管子·樞言》)的更具審美意義的審美境界。他們看似愚拙粗笨的表象與他們過人的智慧的內在本質,打破了審美主體貫常的審美心理定勢,當智者的機趣突然穿透迂拙的表象,審美主體在這開懷大笑的一瞬間,也真切感受到這滑稽與崇高高度統一的審美愉悅和快感。
      
    三 巧言,活口
  
    中國歷代俳優——丑角作為千古不朽的“偉哉”之“奇男子”,其“偉”、其“奇”既在勇氣,亦在智慧。作為被統治者玩弄于掌上的“最下且賤者”,他們即要保全性命,又要調笑諷諫,唯一能采取的策略就在“微發而中”,或“巧發微中”(周密《齊東野語·優語》),或曰“談言微中”(司馬遷《史記·滑稽列傳》),即“巧言令色”。“微發”、“巧發”即以智慧使“真話”或以隱語、或以寓言、或以笑談進行“譎諫”,決不以真面目示人,更忌直言。而要達“微發”、“巧發”之目的,就必須察龍顏觀君色,看不同場合,視不同氛圍而隨機應變,聲容巧轉。這正是儒家正統思想所拒斥的“巧言令色”。“巧言”者,意即花言巧語;“令色”者,意謂偽善的面貌、善其色。而這些正是儒家所不恥于為之的。俳優——丑角要“巧言”、“微發”、“巧發”,就必須沖破“慎于言”的社會心理障礙。孔子云:“敏于事而慎于言”(《論語·學而》),“君子欲訥于言而敏于行”(《里仁》),強調的是少說多做。又曰:“雍也仁而不佞”(《公冶長》),“謹而信”(《學而》)。“佞”者能言善說,有口才:“謹”者寡言。強調的仍是少言寡語,所謂“君子訥訥于言”(《子路》),“言不可不慎也”(《子張》),“慎言其余”(《為政》)。或干脆像古之人言之不出,“古者言之
責任編輯:C009文章來源:論文中心網 2008-07-24
0
相關信息 沒有記錄!
著名人物 沒有記錄!
精彩展示 沒有記錄!
評論區
友情鏈接 商都網 中國網河南頻道 印象河南網 新華網河南頻道 河南豫劇網 河南省書畫網 中國越調網 中國古曲網 博雅特產網 福客網 中國戲劇網 中國土特產網 河南自駕旅游網 中華姓氏網 中國旅游網 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網 族譜錄 文化遺產網 梨園網 河洛大鼓網 剪紙皮影網 中國國家藝術網 慶陽民俗文化商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