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蘭州9月10日電 (記者 劉薛梅)甘肅臨夏州民族事務委員會10日披露,經搶救保護少數民族瀕危語言保安語和東鄉族語,普查工作組共收集到保安語語音發音信息一萬多條;錄制東鄉語100個基本詞匯的發音和情景對話。
保安族和東鄉族是甘肅省特有的少數民族。保安族主要聚居在臨夏州積石山保安族撒拉族東鄉族自治縣,東鄉族主要聚居在臨夏州東鄉族自治縣,保安語和東鄉族語均屬少數民族瀕危語言。
2013年,保安族、東鄉族語言文字被列為華夏文化資源的重要組成部分,并列入甘肅省文化資源普查范圍。
在開展普查工作中,積石山縣普查組通過對長期居住在保安族聚居村、熟悉保安族歷史文化、精通保安語的各個年齡層面的保安族語發音人進行了音像資料的采集。
為豐富和完善保安語普查資料,普查組先后在青海省循化縣、同仁縣撒拉族、當地土族聚居地,實地考察了保安族1864年前后,從同仁遷徙到循化至大河家地區遷徙的路線圖,準確掌握保安族的遷徙史和語言、詞匯、語音變化現象。共收集到保安語語音發音信息一萬多條,收集整理近11個小時影像資料,各類照片資料150張。
東鄉縣普查組通過攝像、錄音、照相等立體、全面的形式對東鄉族口頭傳承的民間傳說、民間故事、寓言故事、諺語、兒歌、拜提等進行聲像錄制,并用東鄉語記音符號加以記錄,對東鄉語“小經”現狀及使用情況收集東鄉語“小經”相關書寫資料。
普查組通過語音學的方式收集東鄉語四大土語區語料,經過語音學深入分析調查,從鎖南、龍泉、汪集、五家四個普查點各選取發音人,對東鄉語100個基本詞匯的發音和情景對話進行了錄制,錄制視頻1625分鐘,錄制音頻1945分鐘,照片1322張。
通過對東鄉縣調查問卷、表格、聲像等資料進行整理、分檔和歸類后,共整理出30個視頻,用漢語和東鄉語記音符號進行翻譯,制作完成音頻148分鐘,視頻133分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