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zhàn)國私璽中所見古代復(fù)姓及源流考(4)
2014/2/12 9:53:06 點擊數(shù):
【字體:大 中 小】
五、以地為氏
以地為氏也就是以自己祖先的居住地為自己的姓氏,這種情況的出現(xiàn)應(yīng)該比上述集中命氏方法要晚。
“少曲”。璽文第二字舊不識,應(yīng)釋為曲[7]。少曲本為地名,云夢秦簡《編年記》云:“(秦昭王)四十二年,攻少曲。”整理小組注日:“少曲,韓地,今河南濟源東北少水彎曲處。”
“申屠”,申屠氏,《通志·氏族略·以地為氏》云:“申屠氏,姜姓,周幽王申后申侯之后,支子居安定屠原,因以為氏;一說申徒狄,夏賢人,后音轉(zhuǎn),改為申屠氏。”文獻中“申屠”也作“申徒”“信都”等,皆為同音假借。
“白楊”。白楊為地名,但文獻無載,具體地望待考。漢印中有白羊氏,二者當屬同宗。
“胡匐”。胡匐為地名,具體地望待考。漢印中有“姑陶”氏,其實就是胡匐。
“諸余”。古山、水名。《山海經(jīng)·北山經(jīng)》云:“又北三百八十里日諸余之山,其上多銅玉,其下多松柏。諸余之水出焉。”該姓應(yīng)屬以地為氏。
“空侗”。空侗氏,《通志·氏族略·以地為氏》云:“世本云,子姓,蓋因空同山也。”羅振玉在《璽印姓氏征》中亦云:“《史記》,商本子姓,其后分封,以國為氏,故有空侗氏。”《史記·趙世家》云:“趙襄子其后娶空侗氏,生五子。”
“東鄉(xiāng)”。東鄉(xiāng)為地名。具體地望待考。先秦文獻中沒有東鄉(xiāng)氏,古璽中的東鄉(xiāng)氏可以彌補史料之闕。《古今姓氏辨證》云:“漢有并州護軍東鄉(xiāng)子琴。”
“東野”。東野本為地名,《左傳·定公五年)云:“六月。季平子行東野。”注:“東野,季氏邑。”東野氏,當屬以地為氏。《莊子·達生》中有東野稷。
“東郭”。東郭氏,《通志·氏族略·以地為氏》云:“姜姓,齊公族,桓公之后也。”
“吾(虞)丘”。吾丘為古代地名,亦作虞丘,具體地望待考。戰(zhàn)國時中山有吾丘鳩。《左傳·襄公十六年》云:“虞丘書為乘馬御。”
“城固”。《通志·氏族略·以字為氏》:“凡氏于事者,城、郭、園、池皆姓也。”《通志》所載有點可疑,我們認為“城固”可能是以地為氏。
/安次0。安次為地名,具體地望待考,先秦時期屬齊。漢代有安次縣,屬渤海郡。
/東里0。東里氏,5通志#氏族略#以地為氏6云:/姬姓。鄭大夫子產(chǎn)居東里,因氏焉。0
/東方0。東方氏,5通志#氏族略#以地為氏6云:/伏羲之后。帝出于震,位主東方,子孫因氏焉。0
/西方0。西方氏,5姓苑6云:/少昊金天氏位主西方金,因氏焉。0
/新成(城)0。新成當讀作新城,地名,具體地望待考。5左傳#文公三年6云:/晉侯伐秦,圍新城。0新城氏當屬以地為氏。周初韓國,平王時為晉所滅,戰(zhàn)國時屬魏少梁邑,其地在今陜西。
/句犢(瀆) 0。璽文第一字舊不識,該字當釋為/句犢0,讀作句瀆,即5左傳#桓公十二年6的/句瀆之丘0。/句瀆0乃復(fù)姓,當是以地為氏。
/丌(綦)母0。/丌母0即文獻中的/綦毋0,綦毋為復(fù)姓,5風俗通#姓氏6云:/綦毋,姓。5左傳#成公二年6:晉有綦毋張。0
/馬帝(適)0。璽文/帝0應(yīng)讀為適,馬適為地名,具體地望待考。古璽中的馬適氏從風格看均屬于晉系,這說明馬適氏早在戰(zhàn)國時期就生活在晉地。5漢書#功臣表6中有馬適育。
/陽城(成)0。陽城氏即陽成氏,5風俗通#姓氏6云:/春秋時期,晉國有隱士陽成胥梁。0
/西閔(門) 0。璽文/閔0當讀作門,西門為地名。5通志#氏族略#以地為氏6云:/鄭大夫居西門,因氏焉。0
/南郭0。南郭氏,5古今姓氏書辨證6云:/出自齊大夫,居于南郭,因氏焉。05左傳#哀公六年6云:/陽生駕而見南郭且于。05宣公十七年6有南郭偃。5莊子#齊物論6中有南郭子綦。5韓非子#內(nèi)儲說上6中有南郭處士等。
/在(菑)丘0。在丘或讀作淄(菑)丘(邱)[8](P31-48)。菑丘氏,5通志#氏族略#以地為氏6云:/淄邱氏,5英賢傳6齊勇士淄邱許。0
/疋(胥)于0。疋于為地名,具體地望待考。疋于氏即漢印中的復(fù)姓/胥于0[9]。
/東谷0。東谷為地名,漢印中有東谷廣德等。/東陽0,/下池0。東陽、下池均為地名,但文獻無載,具體地望待考。
古代以地為氏者比較常見,它與以邑為氏者之間最大的不同在于,一個是根據(jù)自己祖先的居住地所定,一個是受封的采邑。一般來說,以邑為氏者的地位和身份均比以地為氏者要高。
責任編輯:M005文章來源:印象河南網(w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