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明蒙漢間賜名賜姓初探
2014/2/11 16:17:46 點擊數(shù):
【字體:大 中 小】
我國是統(tǒng)一的多民族國家,在歷史上既有漢族統(tǒng)治者建立的王朝,也有少數(shù)民族統(tǒng)治者建立的王朝。由于我國民族眾多,歷史上各王朝都包括著不同的民族,各民族之問的地位是不平等的,各民族之間的關系也是很復雜的。元朝是蒙古統(tǒng)治者建立的王朝,蒙古族是統(tǒng)治民族,而漢族是被統(tǒng)治民族,漢人的政治地位比較低,蒙古統(tǒng)治者對漢人賜名是突出蒙古人的地位,籠絡漢人,為蒙古統(tǒng)治者服務,實行民族的分化政策。明朝是漢族統(tǒng)治者建立的王朝,漢族成了統(tǒng)治民族,漢族統(tǒng)治者對被統(tǒng)治的蒙古人賜姓和名,目的是同化一部分蒙古人。本文從元明賜名賜姓來論述民族政策及蒙漢民族關系的演變以及民族同化問題。
一、蒙漢間賜名賜姓的由來
我國歷史上早就有賜姓的記載。漢族的姓氏起源很早,姓和氏不同,姓要比氏大,姓是一種族號,氏是姓的分支,姓的作甩可以區(qū)分家族,明世系,別婚姻。從戰(zhàn)國以后,姓氏逐漸合一,到漢朝通稱為姓。在封建社會中,皇帝往往對有功之臣和親屬進行分封,賞賜土地,出現(xiàn)以封地為姓,如吳,齊,魏等,有的皇帝以自己的姓賜給有功之臣,如漢朝太祖劉邦“拜婁敬為奉春君,賜姓劉氏”①即是以皇族之姓為貴,把賜姓作為賞賜。隋朝楊義臣,本姓尉遲,因父戰(zhàn)死,文帝楊堅為“義臣可賜姓楊氏”②。唐高祖李淵對徐世勛“賜姓李氏”⑧。這是王朝的統(tǒng)治者在同族內,以皇族的姓賞賜給臣屬,屬封賜性質。但是在民族之間賜姓、賜名,其性質就不同了,是實行民族同化政策的一種手段。不過也有統(tǒng)治民族的統(tǒng)治者,受漢族的影響,姓漢姓,逐漸漢化,如北魏提倡改鮮卑姓為漢姓,拓跋改姓元,紇突鄰改姓竇,紇奚改姓稽,賀賴改姓賀,后來就漢化了。但是元朝蒙古統(tǒng)治者給漢人賜蒙古名,目的是使一些漢人蒙古化。
蒙古早在成吉思汗時期,就對有功的漢人賜以蒙古名。由于蒙古人往往只使用名字,姓和名一般不連用,往往是以氏族或部落的名稱為姓,因此蒙古統(tǒng)治者對漢人主要是賜名。1214年清州人張榮投降成吉思汗,隨成吉思汗西征,到達西城莫蘭河時,不能過河,成吉思汗問張榮有何良策,張榮請造船,百艘渡河,因賞其功,賜蒙古名兀速赤④。1211年成吉思汗南征,昌平人張拔都率眾投附成吉思汗,隨成吉思汗西征回紇、河西諸番,由于勇敢,成吉思汗賜蒙古名拔都⑤,出現(xiàn)了漢姓蒙古名,即蒙漢合璧的姓名。成吉思汗南下山西時,將宣
————————————————
① 《漢書》卷1,第58頁。
③ 《隋書》卷63,第1499頁。
③ 《舊唐書》卷67,第2484頁。
④ 《元史》卷151,第3581頁。
⑤ 《元史》卷151,第3580頁。
責任編輯:M005文章來源:印象河南網(w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