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歷史傳說 >> 姓氏文化 >> 瀏覽文章

元明蒙漢間賜名賜姓初探(2)

2014/2/11 16:17:46 點擊數: 【字體:



德青魯里人劉敏收養,讓他學蒙語,“帝喜之賜名玉出干”,①其子仍取漢名世享,元定宗賜名塔塔兒臺,次子漢名世濟,賜蒙古名散祝臺②。這種對漢人的賜名,是作為一種政治上的賞賜,把漢人作為蒙古人對待,提高漢人的地位,而漢人使用蒙古名是一種榮譽。

    忽必烈于1260年3月在開平即大汗位,建年號中統,至元四年(1267)建大都城(今北京)并遷都于此。八年(1271)定國號為元,十三年(1276)南宋恭帝趙顯投降,十六年(1279)滅南宋余部,結束了中國長期分裂割據的局面。元朝的疆域“北踰陰山,西極流沙,東盡遼左,南越海表”⑧,形成了規模空前的統一多民族王朝。元朝的統一為各民族間的往來提供了條件,有利于各民族的共同發展。元統一后,采取劃分等級的辦法來統治各族,蒙古人地位最高為第一等級,色目人為第二等級,漢人為第三等級,南人為第四等級。各等級的人在政治和經濟上待遇不同,制造民族隔閡,互相牽制。元朝統治者在蒙古族中鼓吹民族內部的階級調和,突出蒙古人的地位,利用蒙古人加強對其他民族的統治,同時對被統治的漢族,賜蒙古名,籠絡漢人,實行民族分化政策。

    元朝末年,由于蒙古統治集團發生內訌以及無法克服的各種階級矛盾和民族矛盾,導致了廣大農民揭竿而起,形成聲勢浩大的農民大起義。朱元璋于洪武六年(1368)八月派明軍占領大都,推翻了元朝的統治,但是北元以及蒙古王公貴族仍擁兵自主,與明朝對抗。而在中原的許多蒙古人卻成了明朝統治下的屬民。

    明太祖朱元璋提出中國應該由漢族人來統治,蒙古人的統治是“冠履倒置”。把中國看成是漢族人的中國,不是多民族共同締造的中國,把國內的除漢族外的民族稱為“夷狄”,對蒙古人實行民族同化政策。早期,朱元璋為了緩和蒙古人反抗的心理,提出只要愿為臣民,即與漢人一視同仁。這時期主要反對漢人中用蒙古名,穿蒙古服,說蒙古話。認為這些人是忘祖宗之姓,反就“胡虜”之名,以為美稱。洪武元年二月壬子下詔,凡蒙古服式,蒙古語言,蒙古名字一律禁止,提倡蒙漢各從其俗,反對蒙古人改用漢姓漢名,不致難別民族。在洪武三年(1370)四月,  “禁蒙古,色目人更易姓氏”④,指出蒙古人人仕之后“或多更姓名,朕慮歲久,其子孫相傳,昧其本源,誠非先王致謹氏族之道。中書省告諭之,如已更易者聽其改正”。⑤但是時間不久,明朝政府改變了對蒙漢各從其俗的政策,提倡給蒙古人賜姓和名,實行民族同化政策。洪武年間,明朝皇帝開始給蒙古人賜姓和名。如火你赤內附,洪武九年(1376)更其姓名為霍莊⑥,洪武十六年(1383)故元云南右丞蒙古人觀音保附明,明太祖賜姓名為李觀,⑦洪武二十一年(1388)故元工部尚書蒙古人丑驢附明,明太祖賜姓名為李賢⑧。大量給蒙古人賜姓名是在永樂年間。永樂元年(1403)  “上謂兵部尚書劉儶曰,各衛韃靼人,多同名,無姓,以別之并宜賜姓,于是兵部請如洪武中故事,編置勘合賜姓名,從之”。⑨從以上論述可知元明二朝的統治民族的統治者給被統治民族賜姓賜名是為了鞏固自己的統治而實行的民族政策。

————————————————

①②《元史》卷153,第3609頁。
⑧  《元史》卷58.第1345頁。
④⑤《明太祖實錄》卷30,第10頁。
⑥  《明太祖實錄》卷105,第3頁。
⑦  《明太祖實錄》卷152,第4頁。
⑧  《明史》卷156,第4272頁。
⑨  《明太祖實錄》卷23,第6頁。
責任編輯:M005文章來源:印象河南網
0
著名人物 沒有記錄!
精彩展示 沒有記錄!
評論區
友情鏈接 商都網 中國網河南頻道 印象河南網 新華網河南頻道 河南豫劇網 河南省書畫網 中國越調網 中國古曲網 博雅特產網 福客網 中國戲劇網 中國土特產網 河南自駕旅游網 中華姓氏網 中國旅游網 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網 族譜錄 文化遺產網 梨園網 河洛大鼓網 剪紙皮影網 中國國家藝術網 慶陽民俗文化商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