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歷史傳說 >> 姓氏文化 >> 瀏覽文章

元明蒙漢間賜名賜姓初探(4)

2014/2/11 16:17:46 點擊數: 【字體:



人在京都人很多,  “塞外降人居京師者盈萬”①,他們當中一些貴族在明朝政府中任官,特別是在明朝的軍隊中有不少蒙古官吏,因此吏部主事李賢“乞敕兵部將達官漸次調除天下各部司、衛所,彼勢既分,必能各安其生”②,有許多蒙古人分散后,與漢族雜居,改用漢族姓名,逐漸漢化。元朝蒙古統治者給漢人賜名,以蒙古民族的特征影響漢人,一些漢人蒙古化,而明朝統治者給蒙古人賜姓和名,實行民族同化政策,特別是蒙漢雜居地區,民族同化比較突出。

    三、賜名賜姓與民族同化

    賜姓和賜名是統治階級實行民族同化的一種手段。但是具體情況要進行具體分析。雖然元朝忽必烈提倡“漢法”吸收漢族文化,但是元朝的蒙古皇帝不習漢文,仍使用蒙古文字,就是蒙古大臣中習漢文者也少。如漢人趙璧譯《大學衍義》為蒙語,講述給忽必烈聽③;漢人曹元用為翰林侍講學士,譯唐《貞觀政要》為國語即蒙語,“凡大制誥,率元用所草,文宗時,草寬恤之詔,帝覽而善之,賜金織文錦”④;大名清河漢人元明善以翰林直學士,詔節《尚書》經文,譯其有關政要為蒙文以進⑤;漢人虞集“取經史中切于心德治道者,用國語,漢文兩進讀”⑥。這說明蒙古統治者不會漢語,不認漢字,而利用會蒙語的漢人將漢文譯成蒙語或蒙文,為蒙古統治者服務。元朝蒙古統治者為了利用漢人,使漢人心悅誠服地為蒙古統治者服務,往往賜蒙古名。如賜成都新繁人張惠蒙古名為兀魯忽訥特⑦,賜絳州曲沃人許扆蒙古名為忽魯火孫⑧;賜太原人楊漢英蒙古名為賽因不花⑨。元朝時期突出統治民族的地位,即使漢族文化高于統治民族,依靠賜名賜姓,仍使一些漢人被同化于蒙古。

    元朝蒙古統治者給漢人賜名,與蒙古語在元朝推廣有密切的關系。蒙古語在元朝為國語,“時詔令皆用蒙古字”⑩,很多漢人任官要懂蒙古語文,元朝提倡漢人學習蒙古語文,世祖“敕璧(漢人趙璧)習國語”一些漢人學習蒙古語和蒙古文,也促使漢人改用蒙古名。由于蒙古人的政治地位比漢人、南人高,因而一些漢人、南人以取蒙古名為榮,造成一些漢人蒙古化,用蒙古名。如江西人劉哈刺不花⑾、河西寧夏人楊朵兒只⑿、遼陽人高宣子蒙古名塔失不花⒀、太原人郝和尚拔都,⒁以及冀州人賈塔刺渾,弟蒙古名六十八,子蒙古名抄兒赤,孫蒙古名六十一⒂等。

————————————————

①《明史》卷176,第4673頁。
②《明英宗實錄》卷25,第14頁。
③《元史》卷159,第3747頁。
④《元史》卷172,第4028頁。
⑤《元史》卷181,第4172頁。
⑥《元史》卷181’第4176頁。
⑦《元史》卷167,第3924頁。
⑧《元史》卷168,第3964頁。
⑨《元史》卷165,第3884頁。
⑩《元史》卷172,第4016頁。
⑾《元史》卷188,第4306頁。
⑿《元史》卷179,第4150頁。
⒀《元史》卷153.第3615頁。
⒁《元史》卷150,第3553頁。
⒂《元史》卷151,第3577頁。
責任編輯:M005文章來源:印象河南網
0
著名人物 沒有記錄!
精彩展示 沒有記錄!
評論區
友情鏈接 商都網 中國網河南頻道 印象河南網 新華網河南頻道 河南豫劇網 河南省書畫網 中國越調網 中國古曲網 博雅特產網 福客網 中國戲劇網 中國土特產網 河南自駕旅游網 中華姓氏網 中國旅游網 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網 族譜錄 文化遺產網 梨園網 河洛大鼓網 剪紙皮影網 中國國家藝術網 慶陽民俗文化商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