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歷史傳說 >> 姓氏文化 >> 瀏覽文章

元明蒙漢間賜名賜姓初探(6)

2014/2/11 16:17:46 點擊數: 【字體:



同伴牧奴中有十數個和他同命運的南方良家子也是被販賣去的。十六歲那年,因羊群發生死傷,自知難免受責而南逃,一路上忍饑挨餓,好不容易逃到興和充當驛卒,后又賴張養浩之力,始得回鄉。從以上所敘述的事,說明在元朝蒙古牧區,販賣去的或擄掠去的漢人,被迫成為蒙古人的牧奴、而蒙古化,這是一種強制性的民族同化。

    蒙古族在元朝作為統治民族,享有各種特權,有人認為享有特權的是統治民族的統治者,而統治民族的被統治者與被統治民族的地位是一樣的都是被統治者,而不加以區別,這種觀點是不全面的。因為統治民族的統治者,往往代表著全民族,他們的思想是社會上的統治思想,統治民族的被統治者和被統治的民族地位是不平等的,往往優越于被統治民族,因此元朝在蒙漢雜居地區,有些漢人為了提高自己的地位,改用蒙古名,甚至冒稱蒙古人。這說明漢人與蒙古人地位不同才發生這樣的事。根據具體情況,進行具體分析,自然民族同化與強制民族同化的區別在于前者是通過經濟、文化的互相往來的作用,自然地逐漸地使這個民族的人同化于另一個民族;而后者是通過政治特權,強制的使這個民族的人同化于另一個民族。賜名賜姓基本上是屬于強制民族同化,但也要看到自然的民族同化也同時存在。

    明朝政府對被統治的蒙古人,實行強制的民族同化。采取了多種方式,給蒙古人賜姓和名。

    1.明朝對蒙古的戰爭中俘獲或投降的蒙古軍民,采取分散到北京,南京,河南,河北,山西,四川,云南等地區,與其他民族雜居,如元太尉納哈出在遼東統轄二十余萬蒙古軍隊,投降明朝以后,所屬蒙古軍“分隸云南,廣西,福建各司處”①,造成蒙古人與漢族等一起從事勞動生產。有的地方是“里甲相雜,以染化之”②在《大明律》中規定“不許本類自相嫁娶”促使其改為漢姓漢名,使其漢化。

    2.明朝政府對投降的蒙古官吏,賜漢姓和名。如倫部兒灰,永樂三年(1405)率眾投明賜漢姓名為柴秉誠③;保住,永樂三年投明,賜漢姓名為楊效誠④;滿束兒灰,永樂四年投明,賜漢姓名為柴志誠⑤;永樂四年投明的還有伯帖木兒,賜漢姓名為柴志敬;阿兒刺臺,賜漢姓名為楊汝誠;脫脫賜漢姓名為楊必敬;只蘭賜漢姓名為吳克誠;朵列干賜漢姓名為吳存敬;火失谷賜漢姓名為韓以謙;猛哥(奇)賜漢姓名為安汝敬⑥等。

    3.明朝政府對蒙古官吏升遷時賜漢姓和名。如賽因不花升正千戶,賜漢姓名為金福;鎖兒升指揮同知,賜漢姓名為蔣勝;哥帖木兒升指揮僉事賜漢姓名為張鑒,別禿不花升青州右衛指揮同知,賜漢姓名為麻彬;點木升都指揮事,賜漢姓名為安守敬⑦等,明朝“帝以蒙古人多同名,當賜姓別之”⑥為籍口,迫使蒙古人改為漢姓漢名,而放棄本民族的習俗,改變其民族特征,強制漢化。

    總上所述,元明二朝的統治者為了突出統治民族的政治地位,利用特權以強制的手段對被統治民族賜姓賜名,實行民族分化,籠絡一些被統治民族的上層,迫使被統治民族的人改變其民族特征,以強制的同化來鞏固自己的統治,同時又存在著民族的自然同化。本文是從賜姓賜名來論述蒙漢間關系的一次初探,有錯誤之處,歡迎指正。

————————————————

①  《金邊略記》卷10,第2頁。
②  《明經世文編》卷48,第377頁。
③  《明太宗實錄》卷73,第5頁。
④  《明史》卷156,第4270頁。
⑤  《明太宗實錄》卷50,第5頁。
⑥  《明太宗實錄》卷50,第5頁。
⑦  《明太宗實錄》卷96,第4頁。
⑧  《明史》卷156,第4269頁。

責任編輯:M005文章來源:印象河南網
0
著名人物 沒有記錄!
精彩展示 沒有記錄!
評論區
友情鏈接 商都網 中國網河南頻道 印象河南網 新華網河南頻道 河南豫劇網 河南省書畫網 中國越調網 中國古曲網 博雅特產網 福客網 中國戲劇網 中國土特產網 河南自駕旅游網 中華姓氏網 中國旅游網 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網 族譜錄 文化遺產網 梨園網 河洛大鼓網 剪紙皮影網 中國國家藝術網 慶陽民俗文化商城